苗药果上叶立地环境调查研究

2012-01-25 17:51李金玲熊曹杨刘红昌王华磊罗春丽罗夫来黄明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3期
关键词:贵州省生长土壤

李金玲,赵 致,熊曹杨,刘红昌,王华磊,罗春丽,罗夫来,黄明进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重点(工程)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苗药果上叶立地环境调查研究

李金玲,赵 致*,熊曹杨,刘红昌,王华磊,罗春丽,罗夫来,黄明进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重点(工程)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对苗药果上叶生长立地环境、气候状况、土壤理化特性及蕴藏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果上叶垂直分布在海拔400~1 800 m范围内,生长在陡坡石灰岩地带,所匍匐生长的岩石坡度基本在70°以上,在阴坡或半阴坡,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果上叶生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残土比达0.42,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较好,呈弱酸性至中性;果上叶生长在盐肤木、青杠树、马尾松、荚蒾等乔木及部分缠绕的藤本植物下面,与蕨类和苔藓伴生;果上叶资源蕴藏量很少,处于濒危的程度。

果上叶;立地环境;蕴藏量

苗药果上叶 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子上叶、石枣子、岩果等[1]。全株入药,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行气止痛之功效,是苗族、土家族等民间常用药物之一。以民间秘方开发成“复方果上叶糖浆”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治愈率达80%[2];2005年,贵州省已将果上叶开发成“岩果止咳液”,用于治疗喉炎、咳嗽等疾病,效果十分显著。近年来还发现果上叶具有抗癌、镇痛等作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果上叶主要靠采挖野生资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果上叶资源剧减,据2006年报道,现存量不及10年前贮量的二成,果上叶的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目前果上叶的研究仅限于资源调查和药用功能的开发研究,而对果上叶人工栽培相关研究尚无人开展。为此,本项目开展果上叶立地生长环境、资源蕴藏量等研究,为果上叶实现人工栽培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8~2011年在贵州省贵阳地区、黔东南州、六盘水、黔西南州、黔南州、铜仁地区及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重点(工程)实验室进行。

野外调查果上叶资源分布情况、生长环境、生长地土壤状况及蕴藏量;土壤主要采集果上叶根部生长区的土壤;土壤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伴生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3]及多年从事苔藓和蕨类植物研究的老师进行鉴定。果上叶资源蕴藏量主要通过询问当地药农、到果上叶生长地进行实地调查与统计。采用样方与目测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一般用相对概念表示,即非常多(背景化+++++)、多(随处可遇++++)、中等(经常可见+++)、少(少见++)、很少(个别,偶遇 +)[4]。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上叶生长立地环境调查

果上叶垂直分布在海拔400~1 800m范围内。果上叶主要生长在陡坡岩石地带,少部分生长在树上,果上叶根系较发达,主要靠根系匍匐在石头或树上,生长地土壤大多为枯枝落叶及枯枝落叶腐熟的腐殖土,不积水,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果上叶主要分布在阴坡,少部分生长在半阴坡,有果上叶分布的山坡坡度在45°以上,而果上叶生长所匍匐的岩石坡度基本在70°以上,一些果上叶生长在悬崖峭壁上。一般果上叶分布在一座山的中央1/3地段,山的上1/3和下1/3基本找不到果上叶的分布。分布有果上叶的环境,人类一般很难到达。

果上叶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阴;在晴天上午11时左右,测定果上叶生长地光照强度在3 000~4 500 lx范围,表明果上叶不喜阳光直射,喜散射光;果上叶较耐寒,贵州省2008年和2011年元月份发生凝冻,而果上叶未死亡,继续发新叶,生长未受到影响;在夏季闷热天气,果上叶基本不发新叶,如遇干旱,果上叶的叶片会脱落,果皱缩;经过几年观察,发现果上叶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25℃。

果上叶生长的环境多为石灰岩,多附生于岩石上或树上,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果上叶生长地的石灰岩主要颜色为灰、灰白、灰黑3种。

果上叶生长在盐肤木、青杠树、马尾松、荚蒾等乔木及部分缠绕的藤本植物下面,与蕨类和苔藓伴生。蕨类主要是石蕨,石蕨主要附生于树干、石上,或石壁,海拔在550~2 500 m;苔藓主要是扭叶藓,扭叶藓多在海拔500~2 000 m地区的树干和阴湿岩面从集成片生长;其次果上叶生长周围还有其它的蕨类植物,其中包括毡毛石韦、有柄石韦、肾蕨等。

2.2 果上叶生长地土壤状况

2.2.1 土壤水分

水分是衡量土壤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果上叶生存的环境较湿润,其土壤的保水性好,研究结果表明,果上叶自然风干土壤水分含量的平均值为13.69%,含量范围集中在13.16% ~14.13%之间;下雨过后,果上叶生长地土壤基质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80.71%;较长时间干旱,果上叶生长地土壤基质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52.82%;表明果上叶生长地土壤基质排水性和保水性较好。

2.2.2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性是植物营养最重要的参数,它是成土过程中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有效性以及土壤中的生物过程有巨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果上叶生长地土壤呈弱酸性,pH的平均值为6.53,果上叶生长地土壤pH值集中在5.90~7.15,表明贵阳地区果上叶生长地土壤pH值呈弱酸性到中性,其变化范围较大。果上叶生长点的土壤多是由石灰岩形成的黑色石灰土和枯枝落叶腐烂形成的腐殖土,而且伴生的植物都是酸性土壤生长植物。

2.2.3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肥、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土壤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果上叶生长地土壤残土比(土壤中植物残体与土壤比)的测定结果表明,果上叶生长地土壤残土比值的平均值为0.42,说明果上叶生长地的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好。

2.3 果上叶资源蕴藏量调查

果上叶对周围的生态依赖性较大,对植被的要求较严,果上叶分布地一般都是很少有人活动的环境。分布有果上叶的环境,单位面积有果上叶在0.1 m2以下,有的仅几株甚至1~2株,通过对果上叶生长地实地调查和与当地药农沟通,果上叶蕴藏量很少(个别,偶遇 +)。果上叶资源蕴藏量很少,主要由于生态的恶化及植被改变影响果上叶的生长;近年来市场需求增加,药农肆意滥采;果上叶自然繁殖系数较低,果上叶属于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率很低,主要靠生长顶端萌发新的芽繁殖,一年一个生长点只能萌发1~2个芽,果上叶生长速度较慢,使得果上叶资源蕴藏量日趋减少,现已处于濒危的程度。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果上叶垂直分布在海拔400~1 800 m范围内,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阴;主要分布在阴坡,少部分生长在半阴坡;果上叶生长在陡坡岩石地带,主要是石灰岩,所匍匐生长的岩石坡度基本在70°以上,生长地土壤大多为枯枝落叶及枯枝落叶腐熟的腐殖土,有机质含量高,残土比达0.42,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较好,呈弱酸性至中性;果上叶生长在盐肤木、青杠树、马尾松、荚蒾等乔木及部分缠绕的藤本植物下面,与蕨类和苔藓伴生;果上叶资源蕴藏量很少(个别,偶遇+)。

3.2 讨论

果上叶主要生长在岩石上,少部分生长在枯树桩上,主要靠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土提供养料,残土比达0.42,有机质含量太高,用化学方法很难检测。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的磨细、速效氮磷钾含量测定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其它指标未进行检测。

果上叶资源处于濒危程度,主要原因在于人们采挖野生资源;其次果上叶繁殖系数较低,果上叶属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率很低,主要靠长新芽繁殖,新芽一般在生长点处萌发;同时果上叶生长缓慢,一年一个新芽后面只能膨大一个假鳞茎。

果上叶资源蕴藏量很少,处于濒危的程度。为了保住物种,缓解市场矛盾,人工栽培势在必行,果上叶生长在地势险要,动物及人很少到达的环境,因此果上叶的人工栽培应采用野生抚育模式,在原生长地人为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保持群落结构稳定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34.

[2] 李宗汉,唐心遂.复方果上叶止咳糖浆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成空药学,1992,6(2):24.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八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The Natural Stands Conditions of 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 of Genuine Miao Medicine

Lin Jinling,Zhao Zhi*,Xiong Caoyang,Liu Hongchang,Wang Hualei,Luo Chunli,Luo Fulai,Huang Ming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Laboratory about Breeding and Plant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uizhou,Guiyang 550025,China)

The Natural stands conditions,climate environment,soil characteristic and reserves of 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 were studi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itude distributed vertically from 400 to 1 800 m.Growth areas were on the steep limestone which slope was in the above 70 degrees.It growed in the north slope or the semi- shady.The climate was moderate with abundant of rainfall.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was high.The ratio of plant residues and soil was 0.42.Water retention and draining of soil was very well.The soil pH was from weak acid to neutral.It growed with Pteridophyta and Physcomitrium japonicum under the plant of Rhus chinensis,Cyclobalanopsis blakei(Skan)Schottky,Pinus massoniana,Viburnum dilatatum Thunb.etc.and vine plant.Reserves of 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 is less and endangered.

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J.E.Smith)Lindl;natural stands conditions;reserves

S567

A

1006-9690(2012)03-0040-03

10.3969/j.issn.1006-9690.2012.03.012

2011-12-12

贵州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计划项目(黔科合计Z字[2010]4015);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黔发改高技[2009]2805);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黔科合人才团队[2010]4006);贵州大学青年基金课题(贵大自青基金字(2009)058号)

李金玲(1980—),女,从事药用植物驯化栽培及营养与施肥研究。

*通讯作者:赵致(1959—),男,从事药用植物生产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贵州省生长土壤
贵州省种公牛站
土壤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碗莲生长记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生长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