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应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2012-01-25 15:03冯惠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8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预防性抗菌

冯惠玲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广东 中山 528471)

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控制感染的一般措施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但必须注意的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菌株,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1]。本研究对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月~12月我院2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甲状腺手术58例,乳腺手术36例,疝修补术73例,骨科手术33例。患者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2.53±10.47)岁,其中70岁以下患者148例,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52例;住院天数7~15d,平均住院天数(9.63±3.17)d;其中男性122例,女性78例。全部患者术前均未出现感染指征,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采取经静脉给药的方式。

1.2 调查分析方法

详细查阅所抽取患者的出院病历,登记一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手术信息,包括手术日期、手术类型、术前诊断、术后诊断、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等;抗菌药物应用信息,包括药物名称、首次给药时间、持续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并对上述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2]。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 果

全部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75例,占87.50%,其中单一用药者占90.29%(158/175)、二联用药者占9.71%(17/175),无三联以上用药者。

应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共有8种,包括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硝咪唑类、单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前三位分别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占53.71%(94/175)、克林霉素类占21.71%(38/175)、硝基咪唑类占16.57%(29/175)。

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h~2h内占85.14%(149/175),其中术中追加给药58例;术后4h内占14.86%(26/175)。持续用药时间为术后24h内占88.57%(155/175)、24h以上占11.43%(20/175)。本调查抽取的200例患者未发生一例术后感染,感染率为0.00%。

3 讨 论

Ⅰ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通常情况下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当手术范围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引起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到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高龄患者或免疫缺陷患者等高危人群时,则需要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一般为单一用药即可[3]。本调查发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高达87.50%,而未使用抗菌药物的25例患者术后也未发生切口感染,可以认为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我院存在对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格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耐药菌株产生的潜在危险。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在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权衡利弊之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时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根据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抗菌药物品种、半衰期等进行选择。一般而言,引起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见。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即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感染的作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4]。本调查发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较多,用药起点较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注意,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于术前0.5~2h给予预防性用药,可以使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在暴露时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已经达到足以杀灭入侵细菌的药物浓度。抗菌药物的有效维持时间一般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4h,如手术时间超过3h,或术中失血量过大,超过1500ml时可酌情于术中追加给药一次。如首次给药时间过早,切口暴露时药物经过长时间的代谢后,血药浓度已经降低至有效浓度以下,难以达到杀灭细菌、预防感染的作用,还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术后给药往往错过了致病菌污染和定植的时间,也难达到预期的抗感染效果[5]。本调查发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首次给药时间多在术前0.5~2h内,首次给药时间较合理。

术后常规用药3~7d是部分临床医生的用药习惯,认为持续用药时间越长,发生术后感染的可能性越小,这与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强、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有关。有研究表明延长用药时间并不会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还易产生耐药菌株。与术前一次性足量应用抗菌药物相比,术后持续用药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相反的,过度用药会破坏患者体内原有定植菌的平衡状态,使耐药菌株过度繁殖,一旦出现耐药菌株感染将更难控制[6]。本调查发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持续用药时间多在术后24h内,仅少部分患者持续用药时间在24h以上,持续用药时间较合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次给药时间、用药持续时间均较合理,但尚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起点高等问题,有待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

[1]金顺爱,金文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81-83.

[2]李兴华,周国民,曾永兰.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8):575-577.

[3]侯颖,朱少敏,宋洪涛.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1):63-65.

[4]沈珠,张全英.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2):137-139.

[5]钟松阳,刘伟.95例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926-3928.

[6]邓燕芬.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4-16.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预防性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