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光,李庆飞
(甘肃省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武威 733000)
新生羔羊是指1~7日龄内的羔羊,这一时期的羔羊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极易从脐带断端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临床观察表明,经脐带感染引起的新生羔羊疾病就有十几种之多,这类疾病,由于病原复杂,诊断及治疗处理困难,死亡率可达80%以上[1]。因此,探讨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作好防治对策,对于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将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坏死杆菌等。
2 感染途径:新生羔羊脐带富含胶质,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也是细菌侵入的重要门户,致病菌大量繁殖后经脐带断端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发病[2]。
3 疾病种类:脐炎、脐脓肿、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败血症、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破伤风、肝肺坏死病、化脓性胸膜肺炎等。
4 临床特点
4.1 发病急 从发病到症状明显,只需短短1~2 d。
4.2 进展快 发病后如不及时诊疗,很快发展到严重阶段,甚至死亡。探讨其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新生羔羊机体尚处于发育状态,抗病能力差;(2)免疫机能低,新生羔羊在摄食初乳前,血清中没有免疫球蛋白,摄食初乳后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才显著增加,5日龄后,由于母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下降,加上新生羔羊肠道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屏障增大,而本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挥作用,所以在该时期新生羔羊的免疫能力较弱,易受各种病原菌的侵害;(3)血脑屏障不健全,防御机能低。
4.3 症状不明显 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常不明显,有时只表现精神沉郁,不吃奶,发热等,除少数情况外,典型症状较少,常给诊断带来困难。
4.4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由于新生羔羊抗病能力弱,感染后疾病易于扩散,往往在某一种主要疾病的基础上引起其他疾病。如新生羔羊败血症,常并发急性腹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4.5 耐受性弱 新生羔羊机体代偿能力差,对疾病的耐受力弱,容易出现脏器功能衰竭。
4.6 诊断困难 由于基层条件所限,实验室病原诊断难以开展,因而难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常常因诊断不明而延误治疗。
4.7 预后慎重 在临床上,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愈后取决于诊治是否及时有效。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渡过危机,恢复亦较快,不留后遗症。如诊治延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5 防治对策
根据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在防治工作中,重点要抓好预防,病羔要早发现,早治疗。
5.1 改善棚圈卫生状况 产羔前棚圈地面要铲垫平整,铺上10~16 cm厚的干羊粪,棚圈墙壁用10~20%石灰乳喷洒消毒1 m以上,运动场,产羔栏,草架,饲槽及其他羔羊用具可用5%来苏儿溶液或5%烧碱溶液彻底喷洒消毒,保持棚圈的清洁、温暖、通风、干燥。
5.2 严格消毒脐带 羔羊断脐后,对脐带断端要及时用7%碘酒进行消毒,保持脐带局部的清洁卫生。发现脐带发炎、化脓要及早治疗。
5.3 吃足初乳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初生羔羊通过吃初乳,免疫球蛋白即可在血清中起到杀菌作用。因此羔羊出生后,应尽早吃足初乳,以获得免疫力,对个别体弱羔羊要人工辅助吃上初乳。
5.4 病羔要早期诊治 由于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要力争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5.5 治疗用药剂量要足 新生羔羊吸收药物较快,排泄也快。因此,治疗用药剂量要足,治疗措施必须及时得力,以控制和扭转病情的发展。
5.6 及时处理脏器功能衰竭 临床上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造成病羔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密切观察病羔,发现脏器功能衰竭时,要抓紧时机进行急救处理。
5.7 作好病羔护理及喂养 病羔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对不吃奶的病羔,要进行人工喂养,做到定时、定温、定量、定质。
[1]张竞存,熊启峨.简述新生羔羊经脐带感染的感染性疾病[J].甘肃畜牧兽医,1978(3):22-27.
[2]张风珍,吴建明,吴振霞.防治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经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