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晓毅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兽医站,贵南 813100)
畜禽防疫注意事项
全晓毅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兽医站,贵南 813100)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继灭活苗、弱毒苗、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之后,又相继涌现出合成肽、重组DNA、内映象抗体等免疫制剂,并将上述制剂统称为疫苗(Vaccine)。正确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为非易感动物,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反之,若疫苗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防疫效果,甚至会加速疫病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正确使用疫苗对于搞好畜禽疫病的防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疫苗使用之前,先要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弄清疫苗的用途、性状、用法、剂量、保质期、免疫期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如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温度等。大多数疫苗(特别是弱毒冻干苗和工程苗)适宜低温冷藏,若运输中温度过高,超过时间,或者反复冻融,则可导致疫苗效力降低,甚至失效,起不到防疫作用。除此之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动物机体在免疫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成年健康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会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幼龄、老龄或体弱的动物产生的免疫力就差。怀孕后期的母畜接种有些疫苗后易引发早产或流产,泌乳期母畜接种有些疫苗后易引发早产或流产,泌乳期母畜及产卵期禽类易出现暂时性的产奶量及产卵减少。所以,在疫苗接种前应对被接种的畜禽进行详细调查,对那些幼龄、体弱、患病、怀孕后期及产卵期的畜禽最好暂时不接种。同时,在疫苗接种前后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的体质,以使疫苗接种后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在疫苗接种之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搞清楚本地区或周围地区有无疫情,划清疫区、非疫区和受威胁的界限,然后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在疫区和受威胁区应对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紧急接种。在疫区内使用某些弱毒疫苗较灭能疫苗产生免疫力要快得多。但应注意,对病畜和已受感染处于潜伏期的畜禽,最好是不接种活疫苗,如有条件可注射疫苗相应的免疫血清,否则,反而会加速疫情的发展。
在无疫病流行情况下,可按计划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一般要掌握在其流行季节到来之前进行。例如,猪丹毒多在夏季或秋初发生,所以在春季注射猪丹毒疫苗,如冬季注射疫苗,那么当猪丹毒流行时,疫苗的免疫期已过,猪体内没有足够的免疫力,因而不会收到理想的防疫效果;羊梭菌性病多在秋末和冬、春季节流行,因此,每年初春和初秋两次注射“羊快疫、猝诅、肠毒血、羔痢”四联苗为佳。
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防疫效果的好坏。研究证明,高度免疫的怀孕母畜和产卵禽类所产的仔畜体内及卵内有母源抗体存在,这种母源抗体在保护幼畜及幼雏自动免疫的建立有一定的影响,它作为体液免疫,可与进入体内血液中疫苗的抗原成分发生结合,从而降低了幼畜、幼雏接种疫苗而产生的抵抗力。实验证明,2月龄左右的仔猪,用猪瘟病毒中和反应测知有33%的猪体内存在母源抗体。这种猪在接种三联苗或猪瘟弱毒苗后产生的猪瘟免疫力不够坚强,在猪瘟强毒攻击后,均发生重反应或死亡。国外也有关于母源抗体影响幼畜、幼雏建立自动免疫的报道,认为犊牛2月龄以后母源抗体才能消失,雏鸡孵出后卵黄抗体至少保持4周,仔猪在45~50日龄以上接种疫苗才能获得较坚强的免疫力。某些地区或养殖场,在小猪生后和仔雏孵出后1周内就注射疫苗,这种做法欠妥当,这时不仅是仔猪、仔雏的免疫机制不完全,不可能产生抵抗自然感染的免疫力,同时注射的疫苗作为抗原还会中和体内的母源抗体,从而降低了抵抗力。
有些疫苗,特别是灭活苗,需在第1次接种之后的一定间隔内再作第2次、第3次接种,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在同一地区的某一季节内,同种畜禽往往可能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疫病流行,如果同时接种2种或2种以上的疫苗是否能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呢?一般认为,当同时给动物接种2种以上的疫苗时,这些疫苗可分别刺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因而,我国研制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冻干苗;“羊快疫、猝阻、肠毒血症、羔羊痢”四联苗;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制了“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肠炎、猪轮状病毒”三联苗,它们所含成份互不干扰,对不同年龄的动物安全性优良,效力可靠,从而达到一次接种防三病、四病的目的。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即同时注射多种疫苗,它们可能相互干扰,使抗体的产生受阻。此外,动物机体对疫苗刺激的反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别是当动物健康状况欠佳时,机体更不能忍受过多的刺激,可引起较剧烈的注射反应,降低机体产生免疫力的能力。因此,究竟哪些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哪些疫苗不能同时接种,必须通过实验验证后才能应用,不能善作主张随意使用。一般说来,应在一种疫苗接种后,经过2周以上的时间在接种另一种疫苗。特别应指出的是,当几种疫苗同时使用时,应注意疫苗中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品的干扰作用。很多病毒型疫苗和一些灭活苗、组织灭能苗均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或化学药品,而冻干苗多为活性疫苗,当混合使用后活性苗很快被杀死。造成疫苗的效力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不能只图省事而忽略了免疫效力,最好是分次分时接种。
每种疫苗都要求有一定的接种途径。多数疫苗采用皮下注射,但也有采用肌内注射的。皮下之所以常用,是因为疫苗引起的反应多局限于表层,不损伤肌肉层。另外,由于皮下组织引流不好,注射的疫苗不易离开注射部位,疫苗中所含有形成分贮存库的佐剂将增强抗原的滞留,从而在较长时间内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肌内注射疫苗易损伤肌肉组织,一般不再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研究新的免疫途径,即口服、饮水及气溶胶免疫等。综上所述,疫苗的使用涉及到保存、被接种动物的状况、疫病的流行情况、免疫程序、接种途径等问题,如能正确使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必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