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调查及建议

2012-01-25 05:5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5期
关键词:村级畜牧兽医

文 达

(云南省富源县黄泥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富源 65550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范围加大,带来了动物疫病滋生的蔓延,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动物防疫,保障肉品卫生安全,要从源头上控制疫病发生。只有抓好防疫和监督,才能更好的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益,为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1 基本概况

1.1 简介

黄泥河镇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东经104°31′~104°45′和北纬25°05′~25°24′之间,东面与古敢水族乡和贵州省兴义市毗邻,距兴义市36 km;南距罗平县城85 km;北抵贵州省盘县,距盘县城95 km,是富南重镇和滇东门户,位于县城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属于高寒山区,东南部属于河谷槽区,与贵州威舍同居一坝,素有“旱码头”之称,是云南进入贵州及两广以及沿海省、市、区的主要通道。全镇辖14个村(居)民委员会,140个自然村243个村(居)民小组,国土总面积263.27 km2,现有15 792户,64 983人。2010年末共有总耕地48 319亩。其中,水田6457亩,旱地41 862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4亩。

黄泥河镇属亚热带低纬度气候和低海拔河谷热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由于气候温湿明显,适宜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生长。黄泥河镇是富源县粮食、烤烟、油菜、生猪、林果生产基地,素有“富源粮仓”之美称,交通便利,南昆铁路穿境而过。

2011年末牛马牲畜饲养量达19 239头(匹),羊15 847只,家禽存栏141 580只,生猪存栏63 686头。畜牧业产值达1.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畜牧业已成为黄泥河镇农民增收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1.2 基层防疫人员结构

2011年底,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原来的镇畜牧站并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站成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下属办公室(畜牧办)。畜牧办主任不具有法人资格,全办公室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1名政府分流人员,年近60,初中文化;1名为计生服务站转岗人员,38岁;另外3名是招考分配人员。全镇24名村防疫员,小学文化的有2人,初中文化的有12人,高中(中专)文化的有10人;年龄在35~40岁有3人,40~45岁的5人,45~50岁的3人,50~55的11人,60岁以上的2人。

2 动物防疫工作

按照“统一组织、集中免疫、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的工作方针,全镇对猪瘟、生猪蓝耳病、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及新城疫实行计划免疫,每年春、秋2季免疫。对狂犬病实行定向免疫,每年实施1次。

2.1 常规免疫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镇畜牧办的指导下,督促村防疫员做好新城疫、猪瘟的免疫工作。按照能免则免的原则,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并做好云南省畜禽免疫户口册登记卡、分户汇总名册,录入电子档案后上报。

2.2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对生猪蓝耳病、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工作。全镇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在县重大动物指挥部的监督下,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做到免疫率达100%,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确保不发生疫情。认真填好云南省畜禽免疫户口册登记卡、分户汇总名册,免疫结束后做好台账管理,在相应的时间内随机抽取被免家畜血液样本作抗体监测,再作免疫校价评定。适时补针,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按照“早、快、严、小“的方针,处理突发事件,做到疫情早发现,早上报,根据上级指示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切断传染源,明确责任、严格执行,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全面为畜牧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绿色屏障,做到未雨绸缪,严防死守,防患于未然。

2.3 活畜产地检疫

对全镇产地报检点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到有档案、有记录、有台账,拒绝疫区牲畜及病畜入市流通交易,建立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

2.4 农贸市场肉品检疫

派专人值班,24 h巡查,对上市交易的肉品检验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宰前检疫、宰后检验,杜绝不合格的病畜肉、死畜肉上市,确保消费者吃到放心肉,并对不合格的肉尸做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认真记录产品检疫证明,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2.5 免疫档案录入填写

对已免疫的畜禽进行登记,建立免疫档案,做好台账管理。对疫苗种类、免疫时间、免疫数量等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

2.6 完善免疫反应补偿机制,提高免疫密度

对在重大动物强制免疫过程中发生免疫反应在24 h内死亡的牲畜,执行农业部免疫死亡补助标准给予补偿。黄牛1 120元/头,大水牛1 200元/头,小牛640元/头,山羊208元/头,小羊100元/头,成年猪480元/头,仔猪160元/头。

3 存在问题

3.1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乡镇畜牧兽医部门人事权下放到地方管理,业务由上级畜牧部门指导,人事与业务分开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多弊病,经费投入相互推诿,人员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村级防疫员原则上归畜牧部门管理,但实际上是村委会领导,在管理上有待调节。

3.2 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畜牧工作脏、臭、累,资金投入少,从业人员待遇低,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此工作,畜牧工作人员流失严重。村级防疫员每天只有近10元的误工费,远远低于农村做泥水的女工每天的收入(50~60元)。这种半脱产的人,因为生计,缺乏责任心,无法做好防疫工作。

3.3 村级兽医员素质

由于村级兽医员由其所属的村里选出,不同村的环境条件和人口分布情况、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员受教育程度都很不一样。造成村级兽医员的年龄层次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年龄过大的防疫员,采取合法的辞退政策,对文化水平偏低的防疫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文化水平,构建一支年轻化、高素质、高技能的防疫队伍。

4 对策措施

4.1 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完善村级防疫员管理制度

改变以防促医的观念,落实“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提高参加村级防疫工作两年以上,经验丰富有事业心有工作热情的村级防疫员待遇,工资提到每月600元以上,并交五险金,使其安心工作,更好的为畜牧业服务。

4.2 加强村级兽医室建设,完善冷链设备

对没有村级兽医室的村,应配套完善兽医室建设,对有村级兽医室的村,应加强冰箱、保温箱的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4.3 明确责任,按劳取酬

村防疫员负责本村的动物防疫疫情测报,发生疫情时,协助疫情扑杀,有需要时,接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产地检疫。其工资报酬由政府给予,牲畜诊疗任务按技术服务取得收入。

4.4 加强管理,依法监督

县、镇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动物防疫法》赋予的权利依法对村级防疫员的从业资格、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随着我国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师制度的建立,与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防控动物疫病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对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畜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村级畜牧兽医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