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学术思想研究

2012-01-25 03:58刘寨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痘疹陈氏指纹

刘寨华,于 峥,杨 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所撰,全书六卷,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氏医道兼修,擅治儿科,对儿科理论及临证颇多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经总结多年儿科心得,并广征博引,撰成此书。后世对该书评价很高,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最为突出。该书与《幼科铁镜》、《幼科释谜》并称为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又以《幼幼集成》成就最高。该书集清代以前中医儿科之大成,具有内容丰富、义理严谨、用方简切、注重实用等特点,是研究清以前儿科学的最好范本,也是儿科最常用、最实用的临床指导医籍,在中医儿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1 辨证重视指纹与脉法

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陈氏施诊特别强调望小儿食指络脉,阐明了指纹在儿科临床诊断中的特殊意义。书中立指纹脉法的辨证纲领,执简驭繁,对于指纹的诊治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陈氏用四句诗概括望指纹辨别疾病轻重的方法,即“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须防。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他还用三句话来说明观察指纹形色而辨别主病的方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这种诊法迄今仍有临床参考价值。《幼幼集成》提出诊脉之要,小儿三五岁,可以切脉,但手腕短促,三部莫分,惟以一指候之。提出小儿的常见脉象为浮、沉、迟、数、有力、无力,较《内经》的“大小缓急”更为明晰。

2 立“三搐”说辟惊风旧论

陈爱飞认为,世医遇到小儿发热症状,无论外感内伤统称为“惊风”,这种情景愈演愈烈。他对此不遗余力地“彻底揭破”,毫不留情,句句中的。陈氏特予申言,主张不用“惊风”之名,创立“三搐”学说,从而辟惊风旧论,丰富了儿科辨证。依其病因症状,分为误搐、类搐、非搐3种。他所说的误搐,即伤寒病痉,分柔痉、风痉治疗。陈氏认为伤寒小儿最多,由医者治不如法,抑遏其表邪,莫能外解,故壮热不退,遂以成痉,则有搐搦反张之候。其主张以解表散邪为先,不可妄投镇坠截风之品。类搐就是杂病致搐,分暑证、疟疾、痢疾、咳嗽、丹毒、疮痈、痘疮、霍乱等,如辨证精确,一药可愈,不致作搐。其治当求之于本,不治搐而搐自止,如以清脾饮治小儿热疟作搐。非搐即为竭绝脱证,即幼科之慢惊风、慢脾风,分吐泻、大惊卒恐等分别予以辨治。此证乃久病后,脾胃败绝,即竭绝脱证,不能用惊风称之。“三搐”说纠正了当时儿科对惊风认识的混乱现象,从其理论到实践予以驳斥和辟谬,对于补偏救弊、指导儿科临床正确辨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3 幼儿痘疹治法独到

陈氏强调痘疹轻重悬殊。痘疹治则为补中兼解毒,补中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枳实、山楂等,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加连翘、防风、荆芥等,慎用苦寒克削之品,损伤脾胃。若先天禀赋不足妄投苦寒,否则毒未解而胃先损,痘未至而中已寒;先天禀赋充实而痘疮之毒轻者,不必苦寒克削。提出“保元护正,慎施攻伐为主,辅以反正逆从之治。此外,对于前贤的痘疹专著,陈氏赞赏明·万全撰著的《片玉痘疹》,故收入该书的大部分歌赋,较之其他版本所收选的歌赋更为完备,故在文献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4 发挥痉病理论明确治法方药

小儿痉病卓有成就的研究,是陈复正对儿科的最大贡献。陈氏革除惊风,易以“搐”字,重在阐发小儿痉病理论。在“误搐”门列入张仲景柔痉、刚痉的辨证治法,并对张景岳、喻嘉言、周虚中等诸家学术经验予以阐发。对于痉病的治疗,陈氏主张以疏散解肌为主,同时根据辨证的不同,又有温经及养血之法。所选之方,多发表疏解之品,并将前代诸家治痉之方纳入儿科之用,丰富了小儿痉病的治法方药。陈氏辟驳惊风理论,主要是反对滥用镇坠毒劣之品。由于时医抱守惊风之说,一遇发搐则不辨寒热虚实,概投朱砂、脑麝之类,不但毒药害儿且贻误病情,病至危殆。故陈氏主张革除惊风之说,以痉论治,实有针砭时弊之功,并补充了儿科痉病治法。

5 提纲分目辨发热创用神奇外治法

小儿多有发热,陈氏认为既往幼科发热论证过于繁杂,难得其要。于是他把小儿发热分为“表、里、虚、实”四大症,以四大热症为纲,其下杂证为目,如伤风、伤寒、伤暑、夜热、烦热、积热、血热等,有纲有目,简切明了,便于诊疗。他还独创“神奇外治法”治疗发热,如“疏表法”治邪热在表,能疏通腠理、宣行经络;“清里法”治邪已入里,能滋阴退热、拔毒凉肌;“解烦法”治毒盛热极,取胃口、手足心、四肢多种穴位病位,分杀病势;“引痰法”治痰喘有升无降,用生白矾加面粉、好醋和作小饼贴两足心,上病下治,为后世医家广为采用。此外,还有“暖痰法”、“纳气法”、“通脉法”、“定痛法”等。正如陈氏所说“非古书所有,实予异授心传,经验既久,神应无方”,可以看出陈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仁人济世的高尚医德。

6 辨治顾护脾胃用药慎用寒凉

小儿脾胃功能未臻完善,容物不多,如哺养不当,饮食不节,常因之损伤脾胃而致病。因此陈氏注重脾胃在发病中的作用,强调脾胃强弱与否是影响小儿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强调脾胃功能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临证中,主张结合小儿体质特点辨证用药。在病因学方面,认为“小儿之病,伤食最多”;“凡小儿脾胃实者,倘纵其口腹,不知节制,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而实者必致为虚矣”。提示伤食是儿科的一个独立的病因,在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在小儿用药方面,反对过用寒凉药,或过用毒劣之方及轻易使用金石重坠之品,恐其伤胃。在虚实夹杂时,亦应时时顾护胃气,“若以弱质弱病,而不顾脾胃虚弱,概施欲速攻治之法,则无有不危矣”。治则上提出“保元护正,慎施攻伐”、“顾护元气,扶补脾胃”。

7 外治推崇火功,匠心独具

陈复正《幼幼集成》备述了儿科多种治法,除药物治疗外,还有神火法、艾灸法、针锋砭法等特殊治法。他十分推崇火功,称之为幼科第一要务:“夫婴儿全身灯火,诚幼科第一捷法,实有起死回生之功”。火功疗法即灯火灸法,又名“神火法”、“灯草灸”、“十三元宵火”[2]。清·《幼科铁镜》首创“十三”法,主治小儿脐风初起或预发。陈氏发展为“全身灯火”、“六十四”法遍及全身,推广其应用范围。为便于记忆和流传,陈氏绘图作歌并详述用火之适应证及宜忌。神火之功效对后世影响较大,丰富了小儿治法,至今民间还广为流传灯火照、打、爆各种疗法,用以治疗外疡肿毒诸症,值得我们后人去挖掘整理。

总之,《幼幼集成》一书在学术上遵古而不泥古,在理论上不离古人轨迹,而在具体观点方面往往独抒己见并有创意性。全书论证条分缕析,义理精当,医论简明,方论详备。论治去粗存精,结合陈氏多年临证实践,“存其精要,辨其实非”,博取切实有效之方。须着重指出的是,陈氏对儿科多种病证,“其中诊治权衡,一遵经旨”(见《幼幼集成·小引》),为今人学习儿科诊治树立了规范。其理论及方治,对儿科理论及临床都有重要指导价值,对后世儿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学以致用。

[1]夏 晨,韩桂贤.《幼幼集成》辨证论治特色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7):19-20.

[2]李富汉,归永亮.陈复正《幼幼集成》学术思想探要[J].河南中医,1994,14(5):11-13.

猜你喜欢
痘疹陈氏指纹
叶天士治疗小儿痘疹经验探析❋
《疡医大全》治疗痘疹内服方药规律研究*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陈氏兄弟
唯一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