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娇,李 灿,王远祥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王登旗为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广西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50余年,学识渊博,医理精湛,擅用针灸治疗诸多疑难病症。笔者跟师学习,对其治疗中风的学术经验颇有心悟,现简述如下。
王教授认为时间因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倡中风要尽早治疗,越快越好,超过6个月治疗效果降低,但要血压稳定后才针灸治疗。把握好治疗时机,注重时间针灸学治病的运用。在治疗中风病症时,王教授将时间因素和针灸施治紧密结合在一起,施术时先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针刺,然后再针刺其他穴位。诚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言:“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另外,王教授还强调要合理安排留针时间,提倡中风治疗留针时间为:体针留针一般为30~40 min,头针通电30 min,取线后带针行走30 min,但注意中间一定要休息。
王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纯的体针和中药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配合相应的头针治疗往往收获良效。王教授认为,“头者精明之府”,而中风的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通过头针选穴治疗完全可达到疏通经脉、调气和血、醒神开窍的作用。其治疗中风的头针取穴以头针标准线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运用头穴的透刺。如中风神志障碍,神庭向后上透至百会;运动障碍,前顶斜向前下透至悬厘;感觉障碍,百会斜向前下透至曲鬓等。另外,王教授在中风患者留针期间,常嘱其主动或被动的配合相应的患侧肢体功能活动,以期更好的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
王教授谨遵《灵枢经》“气至有效”的观点,强调当针刺入穴位后,机体出现的针感对临床来说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王教授每针一穴,必求满意针感。如针刺入足三里时,令患者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且从局部扩散到足背、足趾;环跳给以强刺激手法,使针感从局部沿大、小腿扩散到足背外侧的足趾上,并呈线条牵扯样或线条样徐徐波动的感觉等。
在临床实践中,凡是机能亢进性的中风患者,王教授认为一定要施以足够的刺激量,才能控制病情,适用平补平泻手法;对机能衰退的体虚患者,则需讲究适当的刺激量,太过、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医者必须心中有数,切不可过于迁就病人,不能听从病人的指挥,一定要由医者去操作、控制针刺手法和针感,不能因噎废食[1]。
缓慢捻进针法是当代中国著名针灸学家朱琏老前辈所创始的针刺手法,其特点在于选定穴位后,首先刺激皮肤,在皮肤上产生皮肤感觉,然后逐渐深入寻找最佳针感,以达最好的针刺感觉,经过一系列的刺激,通过周围神经系统反射到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的统一调整下产生抑制、镇静或兴奋,调整机体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王登旗老师在实践中还总结了自己的体会[3]:当针接触皮肤后,要注意“直、虚、留、捻”,“直”即针尖与皮肤要垂直,“虚”即执针柄的手指要稍放松,“留”即针在穴位不动,并观察皮肤有无抵触感,“捻”即手指在原位上捻动针柄,但针不刺入皮肤,亦不离开针刺位置,每次指虚捻动几次稍停一会,反复几次。强调“虚捻”,手指不用力,在原位上轻轻捻动,捻捻停停。缓慢捻进针法手法轻缓,皮肤有舒适的感觉,可起到镇静、提高针刺效应的作用,“虚捻”还能使“皮肤感”扩展和持续,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鉴于缓慢捻进针法以上的诸多优点,王教授将其广泛应用于中风患者及其他各种疾病的治疗。
刘某,男,68岁。主诉:左侧肢体乏力1年余,左上肢不自主颤动4 h。患者于2009年1月10日在玩扑克牌时突发左侧肢体乏力,逐渐加重,左上肢活动亦受限。头颅CT示“脑梗塞”。未做过系统治疗,2010年4月9日求诊于王教授。查:患者面色暗淡,四肢倦怠,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纳呆,二便调,寐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既往体健。体格检查: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侧肌张力高,左侧腱反射亢进,未见明显肌肉萎缩。左巴氏征(+)。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左),中经络,证属风痰阻络、气血亏虚。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塞,帕金森综合征。治则:化痰熄风、益气补血。王教授当即体针组穴先用灵龟八法开穴取即时所开穴位,采用缓慢捻进针法,得气后,再取肩髃左、曲池左、合谷左、足三里双、丰隆左、解溪左、三阴交左,采用缓慢捻进针法,进针后诸穴均取较好针感。留针加电30 min后出针,患者左手的颤动停止,欲纳食,肢体乏力改善不显著。当晚回家后手颤动有些复发,遂于次日取头针组穴:运动区、感觉区各上1/5、中2/5、下2/5均对侧(即右侧头穴)、足运感区。进针后加电30 min,取线后令患者走路、活动肢体,但中间要休息2~3次。两组穴位交替运用,每天1次,连续治疗10日后,左上肢颤动症状消失,乏力明显改善,上肢活动正常,足步履基本正常。查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Ⅴ级。
按:在此病例中,王教授运用灵龟八法开穴适时调整经脉气血,而头针组3个区,分别跨跃了督脉、膀胱经、肝经、胆经、胃经5条经脉,使头部诸经气畅通而抗邪,醒脑开窍,气血通畅无阻,加用多气多血的手阳明、足阳明经6个针灸穴位,脾经1个穴位治疗,而共奏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化痰祛瘀、补气活血之功,使此例中风患者得到有效恢复。
[1]王登旗.谈谈“针感”[J].广西中医药,1985,8(5):33-34
[2]朱琏.新针灸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杜,1980:11-12
[3]王登旗.学习朱琏老师针刺手法的体会[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