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小红 李淑珍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300
疟疾 (Malaria)是经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如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脑水肿,呼吸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现象。输入性疟疾是指本市居民或外来人员在疟疾传播季节到其他疟疾流行区感染疟疾后在本地发病的病例[1]。近年来随着外出劳务和外来人口的增加,水乳性疟疾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如不及时治疗和规范化的护理,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治疗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9例,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1个月内有疫区接触史、且无输血史,结合典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阳性和抗疟治疗有效而明确诊断。9例均为男,年龄20~54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寒战、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恶心等,伴肝脾肿大者6例,转氨酶增高者5例,贫血者2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血小板计数18×109/L~59×109/L,平均36.8×109/L,均有明显减少;病原学检测均为恶性疟。
1.2 方法 恶性疟给予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第1d服4片,每次2片,第2、3d各服2片,连服5~7d,同时加服磷酸伯氨喹每日22.5mg,连服2d。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护肝、退黄、营养支持、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
本组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14d,平均7.9d,无死亡病例,近期无复发病例。
3.1 控制传染 积极控制和治疗传染源。将疟疾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每天对病室进行灭蚊消毒处理,注意房间的清洁、消毒。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积极抗疟治疗,并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因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汇报,以使防疫部门采取措施对接触地和接触者及时处理,以防传染病蔓延。
3.2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如出现病情加重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师进行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期给予头部置冰袋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注意复测体温,必要时给予解热类药物;嘱患者多喝水,一协助降温和补充水分,寒战者和大汗后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为原则[2],给予半流质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
3.3 健康教育 患者因对疟疾疾病不了解,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应对患者进行疟疾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对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形成基础了解,使患者熟知防蚊、灭蚊的重要性,控制传染源[3],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以及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坚持服用药物,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促进其早日康复。治愈后如出现症状反复,应及时来医院复诊,以明确是否为疾病复发。
3.4 心理护理 疟疾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往往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对治疗产生反感。医护人员除应对其进行疟疾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个人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告知其病情和治疗方案,态度和蔼、耐心,细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尽力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治疗要求,使患者对临床诊疗形成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的心里心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
3.5 并发症的护理 输入性疟疾如感染源较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多种并发症。①血液系统损害: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破坏红细胞是引起贫血。临床表现为头昏、乏力、口唇及甲床苍白,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除血红蛋白降低外,血小板降低也降低明显。注意临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注意复查血常规,及时配合医生给予补充铁剂和叶酸类药物促进燥血,必要时可以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贫血患者因注意病房的清洁,定时通风,注意房间的干燥,及时更换床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和外阴清洁以预防感染。②肝功能损害: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眼睛、尿色,是否出现黄疸,以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嘱患者卧床休息,戒烟戒酒,饮食以高热量、低脂、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及时给予保肝、促进胆红素排泄类药物,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4]。③肾功能损害:对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注意尿量的变化,并要排除结石等肾前性因素。饮食应以低盐饮食,如出现水肿明显还应控制水的摄入,尿中蛋白量较多的应适当减少蛋白的摄入量。如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应注意每日的补液量,及时给予利尿药物,必要时透析治疗,以促进水和代谢产物的排除。
[1]朱民,江西均,蔡黎,上海市66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1010,10(8):988-989.
[2]孝玉梅,杨克艳,刘艳,高原28例疟疾的护理及预防[J].西南国防医药,2004,14(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