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茯苓的临床应用

2012-01-25 01:19熊常初龙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土茯苓痹证临床

熊常初 龙利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养生康复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3

土茯苓 (Smilacis Glabrae Rhizoma)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海南、云南、甘肃 (南部)、台湾等地。首载于《本草纲目》。然而,据李时珍考证,明代以前就存在本品,可是没有土茯苓之名的相关记载,直到明代,土茯苓因治杨梅疮有良效而广为人知。

1 释名

土茯苓有多个别称,又名禹余粮,白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山牛,尖光头,土苓。按陶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陈藏器本草草禹余粮,苏颂图经猪苓下刺猪苓,皆此物也,今皆并之。茯苓、猪苓、山地栗,皆象形也。俗又名过冈龙,谬称也”。

2 性状

土茯苓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1]。以个大、质重、黄棕色、无刺少须根者为佳。

3 功效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无毒。归肝、胃经。功用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本草纲目》又曰其“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4 临床应用

4.1 头痛

土茯苓治疗头痛在《本草纲目》并无记载,在现代中药教材里也未介绍。可是头痛证,病因复杂,尽管风寒、肝阳之证居多,痰浊、湿热者仍然不少。土茯苓健脾除湿泄热,并可祛风湿而止痹痛,现代人因贪图口欲,偏爱重油重口味、肥甘厚腻的美食,致痰浊湿热内蕴之头痛,用土茯苓治疗再合适不过。

4.2 痹证

《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痹证的发展中湿邪留著关节起了重要作用。中医临床辨证痹证多以湿邪为患为重,因风寒热易散,湿邪难化,湿邪为病多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或病程较长。故化湿治疗对治愈痹症来说非常重要。土茯苓“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和除湿通络之品配合,治疗湿热痹证有很好的效果[2]。

4.3 淋证

《诸病源候论》提出: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金匮要略》指出淋证的病机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明确提出淋证病位在肾与膀胱,指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的病机特点。土茯苓为除湿泄热解毒之要药,故治疗淋证 (淋病)有良效[3,4]。

4.4 梅毒

因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者,故现代亦常用土茯苓治疗梅毒,惟重用土茯苓,或加皂荚、牵牛子少许,水煎服,或者土茯苓与金银花、白藓皮、甘草、威灵仙等配合使用。

4.5 湿热疮毒

土茯苓可与黄连、苦参、龙胆草等同用,治疗湿热疮毒具有良好的效果。

4.6 流行性腮腺炎

把适量食醋倒入瓷碗内,取土茯苓1枚磨醋成浓汁,把纱布块浸湿敷在肿胀的腮腺部位,每天换4次药。症状较轻或早期患者,只需2~3天就可痊愈,而症状较重者或有并发症的患儿,配合服用荆防败毒散或对症处理[5]。

4.7 急性睾丸炎

先磨碎土茯苓,然后与仙人掌按2:l比例捣烂加少许鸡蛋清混匀成膏状,敷在睾丸红肿部位,用纱布固定,每天换一次药,疗程3~7天。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消失,附睾睾丸大小正常,压痛消失[6]。

4.8 痰喘

用单味土茯苓50~70g,早晚2次水煎分服,疗程3~7天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无毒,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是治疗痰喘的良药[7]。

4.9 小儿疳积

取土茯苓30g、鸡内金15g,共研细末,每次用3g米汤冲服,一天3次。疳积主要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营养失调所致。土茯苓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且性平味甘淡,易于小儿服食[8]。

4.10 喉蛾

先取土茯苓100g~150g,共研细末,然后用酒醋调糊包敷在同侧涌泉穴。如果双侧都有喉蛾,双侧都应包敷。将药糊敷涌泉穴至足心处,固定纱布。通常夜晚包敷,早晨取开,第二天重复。此外,用土茯苓20~50g水煎频服。如果吞咽困难或小儿无法食者,可用药棉蘸浸之,或频呷服,缓噙慢咽。疗程轻者一日愈,重者3~5日可愈。主要适用于喉蛾 (湿热型),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扁桃体炎或化脓性扁桃炎[9]。

4.11 食道炎

取土茯苓100g,金银花100g,熬成膏状,每天多次咽服,对食道炎有较好的效果。

4.12 鼻渊

现代药理研究通过实验表明,土茯苓抗炎作用良好,能选择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抑制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不含激素无副作用。因此土茯苓对鼻渊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13 阳痿

土茯苓不仅能入肝经清利下注之湿热,还能入胃经疏解弛缓之宗筋,祛邪而不伤正,故适用于湿热下注肝胃二经的阳痿患者再合适不过[10]。

5 食疗验方

土茯苓乌龟汤:土茯苓100g,薏苡仁50g,扁豆50g,乌龟1只 (约750g)。上物一齐入砂煲煲汤饮。具有滋阴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皮肤瘙痒,疮疡肿毒以及阴虚有邪的肿瘤等。

总而言之,土茯苓的广泛应用确实是受益于杨梅疮的流行,直到现在,土茯苓还是中医临床治疗性病时的首选之药。土茯苓性平无毒、价廉效高,既可内服又可外敷,是治疗内、外、妇、儿等科湿热毒邪所致疾病的良药。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内服土茯苓时,勿饮茶水。淡渗伤阴,肝肾阴亏者忌用。土茯苓药食两用,在用药方面比较安全,对胃肠功能正常者大剂量30~60g,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11,12]。所以,土茯苓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18.

[2]陈艳林,彭仲杰.吴生元教授运用化湿疗法治疗痹证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1-3.

[3]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2-254.

[4]朱军.土茯苓苡仁汤治疗急性淋病9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22-23.

[5]曾仁义.土茯苓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J].中医杂志,2001,42(11):647.

[6]刘新华.土茯苓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睾丸炎[J].中医杂志,2001,42(11):647.

[7]张子臻.土茯苓擅治痰喘[J].中医杂志,2001,42(11):647.

[8]罗康华.土茯苓治疗小儿疳积[J].中医杂志,200142(12):714.

[9]杨树成.土茯苓治疗喉蛾[J].四川中医,1995,13(10):50.

[10]苏衍卿,王玉卿等.土茯苓临证古今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7(9):1705.

[11]张李兴,曹田梅,蔡涛.土茯苓应用浅谈[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2):77-78.

[12]郑虎占.中药临床应用备要之九[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9):73-75.

猜你喜欢
土茯苓痹证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土茯苓的功能性分析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土茯苓治急性尿路感染
方草寻源——土茯苓
土茯苓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