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梅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所谓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分为纵向转诊和横向转诊两种形式。社区卫生双向转诊是双向转诊制度中的纵向转诊形式,它是指下级医院对于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病人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病人转至上级医院就医;反之,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的病人亦可视情况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1]。建立社区双向转诊制度是合理分配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社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实上,从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宏观角度来看,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设在卫生制度改革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要顺利地实施社区双向转诊,离不开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和配合。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目前苏州市沧浪区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及转诊意愿,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
对苏州市沧浪区的1所三级医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医方:在所调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患方:在所调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或家属。
采用单纯随机的方式,对2所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患者的转诊意愿等。本调查共向医务人员发放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有效问卷率为95.8%。其中,向医院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问卷率为96%;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率为95%。向门诊患者发放问卷205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率为97.6%。
资料收集完毕后使用 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显示,在性别构成上,医院医务人员和社区医务人员差异较大,医院医务人员男女比例比较协调,均为50%,社区女性比例比较高,占89.47%。在学历构成上,医院的与社区的差异也较大,医院医务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了70.83%。而社区本科学历占多数,为42.11%,见表1。
在200名被调查患者中的“如果病情稳定了是否愿意回社区继续治疗”一栏,非常愿意的为17人,占8.50%;比较愿意的为67人,占33.50%;一般的为 68人,占34.00%;不愿意的为45人,占22.50%;很不愿意的为3人,占1.5%。在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48名患者中,不信任社区的医疗技术的为35人,占72.92%;认为转诊手续繁琐的为12人,占25.00%;认为目前转诊通道不顺畅的为8人,占16.67%;认为病人缺乏充足的医疗服务信息与沟通交流的为8人,占16.67%;认为是其他原因的为1人,占2.08%。
表1 91名被调查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n(%)]
表2 200名门诊患者一般状况
表3 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知晓度调查
通过表4可以看出,患方对双向转诊可行性态度、若社区提供优惠是否在社区就医、以及若社区与医院合作对康复回社区的态度,是影响患方是否愿意进行双向转诊的三个重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见表4。
表4 患方转诊意向单因素分析
知晓的意思是知道、了解。本研究所指的知晓度是指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是否了解的程度,包括很了解、了解、一般、不了解、很不了解,其中不了解及很不了解为不知晓。数据显示,苏州市沧浪区医方对社区双向转诊很了解为3人,了解的为31人,可以看出知晓的人数为34人,知晓度为37.36%。患方对社区双向转诊很了解的为3人,了解的为13人,可以看出知晓的人数为16人,知晓度为8.00%,这表明这个社会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都非常的低。
分析原因:一是由于社区双向转诊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不长。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可见,社区双向转诊提出的时间并不长,目前也只是在探索试点阶段,公众对其知晓度低是原因之一。
二是由于政府以及医疗机构对社区双向转诊的宣传不到位。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很难见到宣传社区双向转诊的人员及宣传资料。一方面,医务人员本身对社区双向转诊不是很了解,影响了双向转诊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医务人员的不了解,使得其在行医过程中没有向患者介绍相关情况,致使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低。
本研究显示,24.00%的患者不愿意转诊到社区,在这些不愿转诊的患者中,不信任社区医疗技术的占72.92%,认为转诊手续繁琐的占25.00%,认为转诊通道不顺畅占16.67%,认为病人缺乏充足的医疗服务信息的占16.67%;认为是其他原因的占2.08%。
分析原因:首先是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调查显示,患者不愿意去社区的主要原因是不信任社区医疗技术。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是制约社区双向转诊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其次,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和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患者在转诊过程中会对费用、手续、检查互认等问题存在顾虑,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转诊意愿。
再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缺乏合作。由于缺少连接的渠道,缺乏信息共享平台,使得患者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传递,这也是影响患者转诊意愿的重要因素。
最后,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不高和患者的就医观念存在误区。患者在就医习惯上倾向于直接去大医院,再加上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低,也会影响了患者的转诊意愿。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这不仅可以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知晓度,更可以使其在行医过程中通过具体操作和介绍让患者了解双向转诊,这对患方接受双向转诊是有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社区张贴画报、出黑板报、公益讲座等形式介绍社区双向转诊,使居民了解双向转诊,逐步接受双向转诊。
一是政府应加大投入,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尤其是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调查显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学历构成上具有显著差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机制,尽快建立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培养体系,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才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另外,政府要不断推广医师多点执业,使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社区。
制定统一的双向转诊标准,完善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政府应尽快出台推进社区双向转诊的规范性文件,使得社区双向转诊规范化和制度化。
调查显示,社区与医院是否合作是影响患者是否愿意参与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P<0.05),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加强同大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上的合作,使得大医院的适宜技术推广到社区。例如,大医院的医生能定期来社区门诊等。另外,要构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平台,使得资源能够共享。
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对社区双向转诊进行社区,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另外,本研究显示影响患者参与双向转诊意愿的另一重要因素为社区是否提供优惠条件(P<0.05),因此,社区应尽力提供优惠条件,如加大医保报销力度等。同时,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支付制度,建立不同疾病、不同医疗机构的分级支付制度并拉开差距,对于未经转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大型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应该逐步降低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比例。通过建立社区双向转诊制度分留患者,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
[1] 李肖肖,杜雪平.我国双向转诊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8,(19):1731.
[2] 刘 洋,王小万.双向转诊制度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