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纬 陈 生 祝庆华 曲敬来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感染后咳嗽(PIC)是指各种病原体如呼吸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后继发的咳嗽,感染得到控制后而咳嗽症状不缓解,其中以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又称“感冒后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持续3~8周,胸部X光片检查无异常。本病症状顽固,迁延不愈,容易转变为慢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运用止嗽三拗汤加减治疗PIC,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2011年深圳市中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患者8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9 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 版)》[1]PIC 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严重心、肝、肾系统疾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其中男性42例,女性44例;年龄 15~78岁。
1.2 治疗方法 予口服中药汤剂止嗽三拗汤加味,每日1剂,分2次口服。方药组成:炙麻黄、杏仁、陈皮、地龙、蝉蜕、木蝴蝶、甘草各10g,白前、紫菀、百部、桔梗、浙贝母各15g。舌红苔薄黄,痰黄者加黄芩10g,鱼腥草15g,舌淡红苔薄白,痰少或咯少量白黏痰加荆芥、枇杷叶、苏子各10g。所有病例均以中药汤药治疗,停止一切西药,并通过复诊或电话随访追踪疗效。4d为1疗程,1及2个疗程后评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治疗1个疗程后,86例患者中,治愈39例,好转34例,未愈13例;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56例,好转2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3.02%。
李某,男性,25岁,公司职员,因“咳嗽间作2个月”就诊。患者2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咯白黏痰,咽痒、胸闷,于附近社康门诊静滴头孢类抗生素后咳嗽略有缓解,后因进食生冷致咳嗽加重,夜间咳甚,难以入睡,再于社康门诊予阿斯美、罗红霉素、强力枇杷露等,症状无缓解来诊。就诊时症见:咳嗽、咽痒、咯少量白黏痰,胸闷,夜间咳甚,无发热,无鼻塞流涕,近1个月体质量下降3kg。既往2009年曾因“咳嗽”,治疗3个月后方治愈,当时症状与现在相似。查体:咽部淡红,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片:两肺纹理粗多紊乱。中医诊断:咳嗽(风邪犯肺)。西医诊断PIC。治法:疏风散邪,宣肺止咳。方药:炙麻黄、杏仁、陈皮、地龙、蝉蜕、木蝴蝶、甘草各 10g,白前、紫菀、百部、桔梗、浙贝母各15g,荆芥10g,苏子10g。4剂后,未再咳嗽,2周后电话随访,未见复发。
PIC以感冒后出现咳嗽,刺激性干咳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多夜间加重为表现。该病虽有一定自限性,但由于部分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该类患者多经过西医抗感染,减轻气道高反应等治疗不愈而求助中医,占呼吸科门诊患者中较高比例。
本病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多因患者摄生不慎,外感风寒或风热后出现感冒表现,经西药抗感染、中药清热解毒治疗后,表症已解,而风邪仍在,风邪犯肺,咳久可夹寒、热,侵犯肺气,肺失宣肃,发为本病。治疗上以止嗽散为主方,疏风宣肺以止咳,配合三拗汤加强宣肺止咳平喘,结合舌脉及痰色,以辨寒热而施清热化痰或散寒宣肺。方中既有桔梗之升,又有白前之降,炙麻黄之辛散,杏仁之肃降,紫菀与百部之润敛,更配地龙、蝉蜕清肺平喘、解痉利咽止咳;浙贝母、陈皮寒温并用化痰而散郁结,甘草调和诸药。舌红苔薄黄,痰黄者加黄芩、鱼腥草以加强清热化痰;舌淡红苔薄白,痰少或咯少量白黏痰加荆芥、枇杷叶、子以加强辛开肃降。笔者认为止嗽散祛风、清解之力略显不足,故加入三拗汤以加强疏风散邪,宣肺止咳平喘;方中必加地龙蝉蜕以加强解痉利咽,通络止咳平喘;而甘草,应生用,且用至10g以上以加强抗组胺镇咳并调和诸药。若有黄痰,加用黄芩、鱼腥草以加强抗感染,清热化痰。若痰少或少量白黏痰,加以荆芥以辛温宣肺,加强宣肺之功,临床药理研究其有抗炎作用。笔者临床上运用本方,随证加减,对风寒、风热证均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