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甜 詹媛
经方变治3则
詹甜 詹媛
薏苡附子败酱汤,耳、鼻、口腔病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排脓之功。原为治疗肠痛脓已成、腹皮急、按之濡、如肿胀、身无热、脉数之症而设。可用于治疗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以及妇科慢性盆腔炎等症。笔者调整该方剂量尝试治疗耳、鼻、口腔上部疾患,疗效较好,谨简介如下。
患者杨某,男44岁,2011年8月10日诊。一年前,耳内无故出现流脓,绵延不休,不痒不痛,浓液稀清如涕,无臭味,病程中时感热邪则脓液增多,变为黄色,粘稠,气味变臭。但一经局部清洗、滴药和抗生素静脉滴注、则脓液转为清稀,臭味消失,复如前状,经年不愈,并伴身倦乏力,脘闷不饥,腹胀便溏,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局部检查鼓膜灰白无泽,并感听力减退。
证属脾虚湿阻,壅滞耳窍,淤渍成脓,治当健脾利湿、化淤排脓。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汤加味,生薏苡仁100g、附子8g、败酱草20g,生黄芪 20g、石菖蒲 10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将煎汁混合分3次饭后服用,并配合过氧化氢洗耳,后以苦参、黄连、三七参各等份。煎汁后澄取清汁滴耳,每日2至3次,以消炎燥湿,散瘀去腐,经上述内外合治,诸证悉除。
患者赵某,男,32岁,2011年8月5日诊。鼻流浊涕,长期不休约年余。常为粘稠白涕或兼脓性涕,时有前额闷痛,排涕后闷痛减轻,常有头昏闷重,鼻根痠胀,自觉嗅觉和记忆减退,遇冷即鼻塞涕多。倦怠懒言,乏力气短,脘闷纳呆,便溏、舌淡、苔滑腻、脉濡软无力,局部检查,鼻黏膜灰白微肿。在病程中时感热邪,则涕臭色黄,经用抗生素吊瓶静脉滴注,又复原状。
证属脾虚湿阻,上壅窦窍,淤渍化腐,予以健脾益气,利湿排脓,化瘀通窍之法治之,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汤加味。生薏苡仁100g、附子8g、败酱草20g、生黄芪20g、苍耳子10 g,7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将煎汁混合分3次饭后服用。7剂后,鼻流浊涕,前额闷痛等,局部症状较前减轻,又以此方加减调治两月余,并配合滴鼻外治:用鹅不食草、苦参、三七参各等份,煎汁,澄取清汁滴鼻,每日3至4次,以消炎燥湿,通窍去腐,经上法内外合治,病症基本消失,又嘱其经常按揉鼻两侧迎香穴、后项风府穴以巩固疗效。
患者刘某,男,52岁,2011年7月26日诊。口腔溃疡大小不一,反复发作约3年,形状不规则,溃烂边缘不红,周围充血不明显、无红晕,疼痛不甚,分泌物较多,面色少华,脘闷食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证属脾虚湿阻,上壅口窍,淤渍化腐,治以健脾利湿,益气托腐,散淤生肌,方选薏苡附子败酱汤加味,生薏苡仁100g、附子 8g、败酱草 20g、生黄芪 20g、五倍子 2g,7剂,1剂/d,水煎两次,将煎汁混合分3次饭后服用,并配合局部外治:用三七参,儿茶各等份,研末外涂患处,以散淤、去腐、生肌,用药7d,溃疡基本愈合,又以上方调治3周,诸症悉除,经电话追访,病未再发。
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属中医“脓耳”、“耳疳”、“耳漏”等范畴,常因鼻、鼻咽及扁桃体等病或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慢性鼻窦炎与祖医学“鼻渊”、“脑漏”、“脑崩”等症相似,多由急性鼻窦炎治疗延误或药力不足衍为本病。复发性口疮,中医称之为“口糜”、“口舌生疮”等,以唇、舌、颊黏膜,舌系带,软腭,咽侧壁等处为多发。上述3例,用同法同方治之。当责之于同属脾虚湿阻,壅塞上窍,淤渍腐脓而致,只是病邪侵害之窍有别,一为耳窍,二为鼻窍,三为口窍。疾病与自然同理,如久置阴湿之物,易生霉化腐,万物生存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天人相应”、病理亦然,故能发生性质相类似的耳窍、鼻窦窍、口窍出现脓腐、糜烂等病理与自然相应的现象,所以,用大剂生薏苡仁健脾利湿,祛浊排脓。败酱草清热解毒,散瘀排脓。小量附子振奋阳气、行郁结、化瘀滞,既能消败酱草之寒,又能助其化瘀之力,还能佐薏苡仁健脾化湿。生黄芪益气升清阳,内托去腐脓,如同阳光普照,则阴湿去,霉腐消,万物生发,又能分别扶佐增强诸药之力,此外,例一加石菖蒲祛浊通耳窍。例二加“苍耳子透脑止涕”通鼻窍。例三加五倍子生肌敛疮通口窍,环环紧扣,各治其本。还有局部外治以燥湿散瘀,生肌去腐,分治其标。如此标本兼治,各司其职,故疗效较好。
030024山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