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大溪镇人民政府,浙江温岭 325200)
近年来,温岭市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生态畜牧业建设,在省级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已新建(扩建)生态规模养猪场10家,存栏生猪7 000多头。在省“811”环境治理行动和市水环境整治工作中,畜禽排泄物通过沼气工程等多种方式,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并逐步形成了以农牧结合为主的生态养殖模式,有效破解了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制约的矛盾。
为全面了解该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深入推进该市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笔者对全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1.1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发展迅速 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现代畜牧业。在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和“温台丽”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等带动下,该市积极帮助养殖企业争取畜牧业建设项目立项,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配套支持,先后完成了12家标准化养殖场、5家标准化畜牧小区和6家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
据调查,目前全市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已有进一步提高,生态化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生态畜牧业发展前景看好。
1.2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 为落实“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住户的生活质量,温岭市政府出台了《温岭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意见》,明确了治理工作目标、要求、补助标准和时间安排等。
根据实施意见,该市从2005年到2009年,已完成了存栏200头以上的58家规模养猪场的排泄物治理工作,建造了与生猪存栏相配套的沼气净化池、沉淀池、氧化塘等治污设施,共建成了沼气净化池1万m3。
1.3畜禽排泄物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为有效利用畜禽排泄物资源,该市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典型模式。
绿丰生猪养殖场投资16万元,购买了50 KV沼气发电机组,建设了1000 m3贮气柜、脱硫塔,日处理300 m3的凝水器和气水分离器。通过沼气工程,每天可发电600度,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佳鑫畜牧有限公司投资150多万元,建成有机肥加工厂房2 000 m2及污水净化工程,年产有机肥能力达4 000 t,为农业生产提供商品化的优质有机肥料。
建兴畜牧专业合作社与周边水果种植基地合作,将沼液通过沼液槽罐车运送至基地内的专用沼液贮存池,通过水泵输送与基地内的滴灌系统相连,达到灌溉施肥效果,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1畜禽散养户的污染较为严重 据调查,目前生猪存栏100头以下的小场散户,大都处于人畜混居状态,防疫条件差,污染物乱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2病死畜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据调查,部分养殖户乱丢乱抛病死畜禽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容易造成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而且对周边环境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
2.3生态畜牧业用地难落实 温岭市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区,在土地日益紧缺的背景下,畜牧业用地规划一直得不到落实,土地政策严重制约了生态规模养殖场的建设。
3.1政策引导,创造环境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推进农牧结合、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出台扶持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
特别是重点制定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用地规划,落实畜牧业用地政策,着力解决畜牧业用地难问题;实施有机肥和农牧结合设施的财政补助,大力扶持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积极培育畜禽粪便收集中心、有机肥加工企业、“三沼”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建设。
3.2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按照农牧结合的原则,根据周边农田、果园可消纳畜禽排泄物量来规划畜禽养殖种类和养殖总量。在进行规划的同时,重点衔接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与产业基础和地理特点相衔接。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泽国、新河等河流水网地带形成蛋鸭产业带,在坞根、温峤、城南、石桥头等山区半山区形成温岭草鸡产业带,在滨海、箬横、松门等沿海种植基地较多的海塘形成生猪产业带,利用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的模式,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在新一轮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匹配的原则,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渔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
三是与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水环境整治工作相衔接。在新“811”工程和水环境整治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通过推进农牧结合模式,突出资源循环利用,避免二次污染。
3.3创新模式,推广典型
一是优先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模式。根据周边农田、果园、池塘、林地的规模,确定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做到周边种植业完全有能力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有条件的养殖场要通过设施改造,尽量推广这种模式。
二是积极提倡分散处理、集中利用模式。对于中小规模散养密集地区,要采取分散、收集处理办法,养殖场畜禽粪尿污水干湿分离后,采用专人专车上门收集,集中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
三是积极倡导退村进区、集中养殖模式。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引导散养密集区,异地兴建生态小区或规模场,实现人畜分离的目标,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将分布在村中散养或列入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搬出村庄,迁入养殖小区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治理。
3.4加强治理,循环利用
一是继续抓好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继续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对全市生猪存栏100头以上所有养殖场开展排泄物治理,并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松、措施不虚,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所有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成立专门服务企业对“三沼”和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如成立专门从事“三沼”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公司,负责对沼气处理设施的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转,同时对“三沼”进行收集和资源化利用;成立粪污收集中心,用低成本把小规模养殖场(户) 的畜禽粪污收集起来,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