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结核病监测工作的发展与改进

2012-01-24 15:46:20杜昕黄飞陈伟成诗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结核病肺结核报告

杜昕 黄飞 陈伟 成诗明

我国结核病疫情监测工作具有几十年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监测系统逐渐完善、信息不断增多,手段也从手工报表向电子化技术发展。近年来,结核病监测系统的建设不仅限于系统内的纵向发展,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多系统逐步实现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交换,以获得与结核病监测相关的社会、经济、医疗服务等各种信息;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也逐步在结核病的发病学和传播学上监测应用;生物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在结核病疫情的模型预测、地理分布的热点分析、监测数据的插值分析等得到不断的研究。为此,分析我国结核病监测工作发展,对改进我国结核病监测策略、提高监测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国结核病疫情监测工作的作用

结核病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结核病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评价防控效果,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掌握结核病的疫情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疫情监测信息统计分析,掌握全国不同时间、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病数和发病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特征的肺结核患者发病数、发病率和病例构成;痰涂片阳性和阴性肺结核患者发病数和发病率等。对连续多年的疫情监测信息进行观察,可获得各类疫情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自2005年开始,我国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和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全国肺结核疫情报告信息日趋完善,全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96.3/10万,传染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41.8/10万,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男性占69.67%,女性占 30.33%[1];2010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74.3/10万,传染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34.2/10万,男性占69.62%,女性占30.38%[2]。5年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传染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下降,男女性别构成比无明显变化。

2.评价结核病防控策略实施效果:结核病疫情特征和动态变化,直接受国家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影响。为此,结核病疫情监测信息和疫情指标,是评价结核病防控策略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2005—2010年,由于我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保持在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治愈率达到了85%以上[3]。为此,估算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从2005年的100/10万下降到了2010年的78/10万[4-5],全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程度逐渐下降。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进一步证实,2010年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6/10万,与2000年的169/10万相比下降了61%[6-7]。显示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

3.为改进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从全国结核病疫情监测信息分析,我国西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仍是结核病高发地区[8],流动人口结核病在东部省份成为影响结核病疫情下降的重要原因,耐药结核病问题日益突出……,凡此种种因素均成为制订我国结核病防治策略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通过结核病监测指标分析,如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特别是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患者就诊率;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转诊率、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患者的规则治疗率、治愈率;治疗失败率、耐药率和死亡率等,为扩大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政策的范围、改进技术策略、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能提供有力依据。

二、全国结核病疫情监测工作进展

我国结核病监测工作经历几十年的建立和发展,监测系统不断完善,监测内容不断增多,监测信息的敏感性和时限性不断提高。1982年以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结核病监测制度,20世纪50年代起,仅部分大城市进行了肺结核登记报告工作,初步获得了当地肺结核登记状况。自1982年以后,我国结核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年度监测报告系统时期(1982—1991年):1982年,全国开始建立结核病疫情年报系统,收集以省为单位的年底登记患者数和年内新登记患者数两张报表。1983年底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报告了疫情,1985年全国涂阳肺结核登记率首次在10/10万以下[9]。

2.年度报告转变时期(1992—2005年):由于1992年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全国结核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逐渐从年度报告转变到季度报告,2005年全国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部实行季度报告。由于DOTS策略的扩展,全国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从1992年的8.1/10万提高到了2005年的43.0/10万[10],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保持在90%以上。

3.结核病网络监测报告时期(2005年至今):由于2004年1月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启动,为我国结核病网络监测报告系统奠定了基础。结核病网络监测系统的建立,使结核病疫情监测进入到了个体化、多层级实时监测,从国家级到县级能实时监控属地报告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同时,实现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结核病监测报告系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在获得常规的结核病疫情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Mtb与HIV双重感染、耐多药结核病的报告、登记和治疗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了肺结核患者的实时统计和定时统计监测指标。目前,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监测的主体系统。

三、全国结核病疫情监测的问题与困难

随着全国结核病防治策略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各地对结核病疫情监测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越来越多。为此,就目前结核病监测系统布局、信息获取、信息质量和分析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1.系统运行和信息存储负荷重:目前,全国结核病疫情报告都实行网络实时报告,服务器和全国监测信息数据库集中在国家级同一服务器上。当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录入结核病患者信息时,可导致系统运行负荷重、信息运行缓慢。另外,全国的结核病监测信息全部集中在国家级同一服务器上,致使服务器存储量大,长期使用将不能满足全国信息储存的需要。再者,部分地区因结核病疫情特征不一,对结核病监测信息的内容和深度需求不一。全国统一模式的监测信息满足不了各地特殊结核病监测工作的需要。

2.信息交换和共享不充分:结核病监测信息系统的管理,是属于垂直管理,收集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该系统的信息虽与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结核病患者的信息进行互相交换,但仅能获得传染病疫情报告中肺结核患者的信息。目前,结核病疫情监测系统不能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新农合信息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进行全面交换。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信息对重大传染病控制的效能;另一方面,使结核病疫情监测的内容不完善,不能获得人群影响因素,以及卫生政策和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因素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等。

3.监测信息质量控制不足:结核病监测信息的质量控制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其贯穿在原始信息的采集、报告和统计分析等各环节中。由于结核病监测信息量多、内容复杂,对监测时的质量控制带来困难。首诊医疗卫生人员是原始信息采集的直接责任人,其往往因为问诊疏漏、填写错误导致原始资料出现差错;疫情报告人员没有及时对结核病疫情报告信息进行检查、核对和网络报告,则出现报告延迟和网络报告的信息与采集的信息不一致;统计分析人员对信息的性质不清楚、统计分类不规范,最终影响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4.监测信息分析利用不足:部分地方对结核病疫情监测信息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建立监测信息的分析制度;分析能力不足,分析方法不恰当、不深入,对分析的数据从逻辑上、概念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所得结果不能科学、深入地反映当地结核病疫情和防控工作实际;还有部分地区对疫情监测信息分析的结果没有及时、充分地开展调查研究和探讨结核病控制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得在改进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全国结核病疫情监测策略的发展及建议

1.逐步开展分步式系统管理:基于国家信息收集负荷重、服务器压力大,以及各省需要的个性化信息收集和管理等特点,提出了逐步开展分步式系统管理的部署。其目的是逐步在省级部署安装服务器,所属该省的结核病疫情报告资料上传到本省服务器中,并与国家级服务器无缝对接,实现实时信息提取和交换。

2.加强区域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目前,全国结核病监测信息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新农合信息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没有全面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使各种信息资源在传染病防控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上海、宁波等市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的领导下,整合资源,建设区域性信息平台,将患者诊疗信息、人群健康档案信息和卫生信息等传输到信息平台中,通过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获得以人群为基础的、更为完善的监测信息。

3.建立监测信息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将结核病监测信息系统与全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信息实现无缝对接及信息交换,减少多机构、多人员信息采集和录入的环节,能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制定规范化监测指标,定期抽查复核,提高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点信息、慢性病监测信息等外部监测资料,对结核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真实性等进行间接评价。

4.提高结核病疫情监测水平: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监测信息主要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对结核病疫情发生的社会、经济和患者影响因素的信息监测不足。为此,要利用共享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信息,以及患者影响因素信息:如结核病患者与糖尿病、吸烟、营养、矽肺等影响因素信息。同时,为了提高结核病监测水平,深入了解结核病发病学和传播学特征,要开展细菌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监测。利用多学科知识,开展结核病的疫情预警监测、模型预测、热点分析和应用插值技术对疫情估算等。

5.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利用:监测信息的分析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信息的变化,反映政策环境和技术策略对结核病疫情的影响,这才达到了结核病监测信息利用的最大价值。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村肺结核患者在门诊和住院诊疗能得到不同比例的报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全民得到定期的健康体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可获得大病统筹救治等。这些政策都使结核病患者的就诊、诊断和治疗等卫生服务得到大幅度改善。不仅如此,各地需根据不同疫情监测信息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新的策略提供依据。

[1]王宇.中国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报告(内部资料).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121-129.

[2]王宇.中国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报告(内部资料).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42-43.

[3]肖东楼.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报告.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54.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2005:epidemiology,strategy,financing.Geneva:WHO,2005.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2010:epidemiology,strategy,financing.Geneva:WHO,2010.

[6]王宇.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17.

[7]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508.

[8]李建涛,成诗明.2010年我国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肺结核登记与治疗转归对照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2,28(9):703-706.

[9]王陇德.结核病防治.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13.

[10]屠德华,万利亚.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与实践.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57.

猜你喜欢
结核病肺结核报告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西部医学(2024年3期)2024-03-21 12:22:24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46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3:00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南风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6:02
报告
南风窗(2015年22期)2015-09-10 07:22:44
报告
南风窗(2015年7期)2015-04-03 0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