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奇 贾小飞 李 静 指导老师:杨运宽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610075)
煮罐法包括水煮罐法和药煮罐法两种,这类方法具有负压吸附和温热两方面的作用,但目前临床上罐法的应用以玻璃罐(火力排气法)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和限制了传统罐法的一些优点和应用发展。我们在反复的临床实践操作中认识到传统罐法的一些不足,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希望对传统罐法的疗效和发展有所帮助,也希望与大家交流、学习。
传统的水煮罐法是将竹罐放于沸水内煮2~3min(一般不宜超过5min),再用筷子或镊子将竹罐罐口朝下夹出,甩去水液并迅速用折叠消毒湿毛巾捂一下罐口,吸去沸水并降低罐口温度,然后迅速将竹罐扣在施术部位,扣罐后手持竹罐按于皮肤约半分钟使之吸紧。药煮罐法是先根据病情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药物,选好的药物放入布袋在锅中煮沸一段时间(可根据药物的种类缩短或延长煎煮时间),接下来的操作与上述水煮罐法操作相同。
煮罐法除了具有吸附形成负压的作用外,还具备了温热、熏蒸等作用。如果温度控制适度,患者很容易接受。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几方面的问题:①吸附力很小,远不及火力排气法。②温度难以控制。温度稍低罐不能吸附,温度稍高患者却难以忍受,很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烫伤。③现代临床应用的双孔药罐解决了药液作用的问题但操作相对繁琐,需要特制的罐。
煮罐闪火法的操作步骤:
1.准备用具:竹罐(罐口直径约5cm),镊子,消毒湿毛巾4~5条,酒精灯,打火机,95%酒精棉球,电煮锅或电饭煲均可,水或配制好的药液。
2.煮罐方法:将竹罐放在锅内,加入冷水(药液),淹没竹罐为度,煮沸后维持10~20min(如为药液可根据药物特性做时间调整)。
3.操作方法:用镊子将竹罐口朝下从锅中夹出后,甩去水(药液)后立刻用冷的消毒湿毛巾捂住罐口保留蒸汽,维持30~40s(实践操作后均可耐受,也可根据个人耐受程度调整),吸去水液(药液)并降低罐口温度。立即用闪火法(火力排气法)将竹罐扣在施术部位(若罐内水汽易使火焰熄灭,可向罐内轻吹一口气,然后快速采用闪火法操作)。待温热感消失后(温热感可维持4~5min)可再从锅中取罐重复上面的操作,一般重复操作3~4次。起罐后稍等片刻再拭去皮肤表面的药液。
被施术者均可接受整个操作过程,并陈述罐吸附于体表后,开始2~3min温热感呈上升趋势,随后温热感逐渐下降,但在治疗时间内温热感可以一直维持。
经笔者改进的这种煮罐闪火法解决了煮罐类方法操作中温度过高易烫伤的缺点,同时又保留了水液(药液)蒸汽对患病部位的温热作用,并且药液以蒸汽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同时增强治疗效果。与现行的煮罐法相比,它操作相对简便,增加了罐法的可操作性,患者更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