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英 李金果
湖北省通山县人民医院,湖北通山 437600
卫生部2010年元月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目的是“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更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实施两年多来,社会反响很大,医院举步艰难,笔者通过深入多家医院调查,收集来自各方面的言论和报道,结合该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实际情况,现将开展无陪护病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卫生部提出“创优质护理,成立无陪护病房”的初衷是好的,能够切实解决“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现象,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但是中国的国情、院情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更新。因此,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就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床位护士比1∶0.4。可是,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有很多医院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加上许多医院在减员增效中,护士成为首要对象。据报道,国外医院无陪护病房床位护士比为1∶2,因此,国内护士严重缺编将成为开展无陪护病房的制约瓶颈。
在国外,护理人员按学历、职称、资历明确分工,护理内容和职责都不一样。国内三级以上的大医院也在探索效仿这种模式,可是多数医院还是不同学历做同样的护理工作。导致高学历、高年资的护理人员频繁跳槽,人才流失严重,护理队伍极不稳定。
按分级护理收费标准,3~12元/d。开展无陪病房,医院设备要更新,人员要增加,护士待遇要提高,医院倒贴本,长期下去,势必导致“流产”而终。
我国是礼仪之帮,父母生病,子女服侍床前,便是孝顺,因此,很多患者接受不了无陪护护理模式。加之,无陪护,虽然解决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但是他们又担心收费会提高,很多病人既想得到优质护理,又不愿意承担相应的护理费用,还怀疑医院会乱收费.所以,在无陪护病房常会听到病人和家属的反对声。甚至有人说:“无陪护是富人的专利,会把穷人拒之门外”。
护士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2],过去上班总是提心吊胆,唯恐打错针、发错药。如今无陪病房,患者的一切生活起居、生命安危全交给护士,何况一个护士要管10~20个患者,取代过去10~20个家属或陪护,责任更重,风险更大。加之护理收费标准上调,家属对护理的要求会更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医患矛盾更加突出。
近几年,中国的惠民政策层出不穷,可是落到实处的却是寥寥无几,全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跟国外比较还相差甚远,医保和农合还要限制报销,限额费用。已经出台的新医改政策要求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优质护理服务超出的部分费用又要由医院承担,医院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势必使无陪护病房试点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
要想优质护理真正落到实处,无陪护病房在医院得到认同和推广,还需要卫生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需要各级行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克难奋进,不断创新,共同解决存在的客观和主观问题。
充足的护理人员是实施无陪护病房的前提。床位护士比1∶0.4根本不能适应无陪护病房的工作需要,床位护士比至少要提高到1∶0.7以上,才能确保一线护士APN的排班模式。建议卫生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护理人员编制到位。
随着教育改革,护理教育层次逐年提高,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充实到临床一线的越来越多,过去按职称规定的职责范畴与优质护理的要求不相适应。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应该从事技术性和理论性的工作,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应由中专学历的护士完成。这样,既合理利用了护理人力资源,也能激励护士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高学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留住了护理人才,稳定了护理队伍,有利于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后,全国各级医院廉价提供优质护理达两年多。目前,部分省份已经调整了分级护理收费标准,病人及家属反响很大,落实过程存在诸多阻力,医患矛盾因此日益突出。为此,建议卫生部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分级护理收费标准,并将费用纳入医保和农合报销范畴,确保收费保障,缓解医患矛盾,才能真正体现实施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真谛。
南丁格尔开创护理专业以来,护士的职责就是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也很明确,然而,近百年来,这些制度都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卫生部优质护理工程活动目的就是要扭转这种局面,将分级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医院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培训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让护士充分认识到“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精神”落实到行动上,需要护士有爱心,有责任心,更要有细心和耐心。
一边是新医改政策要求定员定编,一边是优质护理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笔者认为,只有放慢脚步,才能稳扎稳打。建议减少试点病房数,二级医院设立一个试点,三级医院设立2~3个试点,按优质护理标准确定试点病房所需护士人数,借新医改之东风,调整医院最合适的床位护士比。
在“护理工作不挣钱,多雇护士多赔钱”的观念驱动下,很多医院在护士人事管理制度上,实行“双轨制”,编内编外护士同工不同酬。而临床上无陪护病房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多半是编外护士在做,工作量最大,最辛苦的编外护士收入却是最低。长期下去,势必导致编外护士心理不平衡,跳槽改行的护士日益增加,护理人员紧缺的局面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需要医疗机构的管理者高度重视,更需要护理队伍的共同呼吁,切实解决护士同工不同酬问题。
[1] 赖庆利,李桂蓉,唐毅,等.无陪护病房面临的法律及纠纷问题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3):136-137.
[2] 张卓.神经外科重症无陪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7(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