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展对哈尼族医药的影响

2012-01-24 13:58杨久云张绍云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哈尼族医药云南

杨久云 张绍云

(云南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

论经济发展对哈尼族医药的影响

杨久云 张绍云

(云南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

哈尼族医药有着源于其地域和民族习惯而形成的独特性,然而今天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哈尼族人开始走出相对封闭的大山,到外界谋求发展。随之而来的不同于哈尼族的医药及其观念也走进大山里的哈尼族人们的居住区,使得哈尼族医药在经济发展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机遇,然而如何将哈尼族医药面对的强大压力转化为哈尼族医药产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经济发展对哈尼族医药发展的利弊,探讨经济发展对哈尼族医药发展的意义,从而提出的应对策略。

哈尼族;医药;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

1 哈尼族与哈尼族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简介

哈尼族在中国主要居住云南省,而云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境内多高山深壑。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一年降水不均匀,夏季多,冬季较少。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和条件,造成了哀牢山丰富多样的植被生长发育环境,繁衍出丰富多样的自然生命,使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的不同植被在此多有分布。同时,这种复杂多样立体分布的植被及植物群落,为动物及动物群落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场所和条件。[1]哈尼族就是在这一区域世居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哈尼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山区;国外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缅甸等国,称为阿卡。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哈尼族人口已达到了125余万人,跻身于我国人口数量逾百万以上的18个少数民族行列。[2]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研究,哈尼族源于古代的羌人。公元前4世纪,部分向南迁徙,散布到青海东部、四川西北和滇西北广大地区,这段时期,雅砻江以东,阿尼河一带出现了“和尼”的名称。对哈尼族的由来,学术界还有“土著”说和“东来”说两种观点。[2]哈尼族的祖辈们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用双手和智慧开垦了他们生命赖以生存的梯田。劳作中,从开垦修筑到播种收获无不以人工进行。劳作方式与生活环境决定了易患疾病,进而决定了这民族的医药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发展一直遵循着中心城市扩散的模式,尤其以昆明——这一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地区的市区经济增长,再辐射到边远地区。进入“十五”以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云南地级城市,特别是其市辖区为主体的城市化功能不断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也日显突出。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日显突出,使得哈尼族世居人们与外界的互动越来越多,当外界的信息传进哈尼族居住的大山时,很多哈尼族人,尤其是年轻人,走出大山寻找发展机遇,接受外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观念,他们的就医治病观念也就随之而改变。在元阳,100份调查问卷中,有90%的人20~30岁的年青人有外出工作经历或者正在外务工,他们对本民族医药可治病与否持肯定态度,但求医问药却首先考虑西医药,而不是到本民族的民间医生处就医。

2 哈尼族医药

世居山区的哈尼族人们在面对生老病死、疾病对抗时,形成了其独特的医药理念与思维。哈尼族医药现在主要为哈尼族中的草医所掌握,其中有许多不同寻常的植物、动物药的使用方法,对疑难杂症有着神奇的疗效。尤其是对骨折、肿瘤、风湿等方面的治疗,颇具特色。

其医药特色体现在:

2.1 宗教信仰、哲学与哈尼族疾病观念:哈尼族信仰多神多鬼的原始宗教。民间对疾病的认识,受原始宗教观影响颇烈。认为人生病是神、鬼作怪,故民间医疗行为大量表现为驱鬼、送神、看卦、叫魂等活动。[3]哈尼族传统世界观是哈尼族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世界的根本看法,这一世界观是神、自然、人和鬼相统一的世界观。对于哈尼人来说,世界是由神、自然、人和鬼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哈尼族传统世界观探析哈尼族传统的神、自然、人和鬼有机统一的世界观,也有其重大的缺陷和错误。不可否认,这一世界观充满着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严重地阻碍了哈尼族的现代化建设[4]。在这种哲学观念下,哈尼族人们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疾病是由于人、天神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三层次的整体世界被破坏,而导致风、寒、热、湿等邪气侵犯人体脏腑经络,或因先天后天不足。[5]

2.2 医疗技法:其诊断方法主要以触摸、看等方式,来诊断病人患病与否及患病部位。哈尼族医药知识口授相传的过程中形成许多分支,部分哈尼族民间医生有气功的基础。在对患者进行脉诊时,以气感与患者交流,从而通过气功探索病人的每条经络及各个脏腑,以达到了解病情的目的。这是一种以医生为主体,以气感为途径,由外至里反映病情的一种特殊医疗技法。[5]

2.3 药物特征

2.3.1 中国医学大环境的息息相关。中国汉医药的理论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基础上的,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各种剂型或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这些方法的使用,没有标准的数据,而根据“有诸内,必形于外”原理。诊断用药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而哈尼族用药就带有明显的中国汉医药这一思想与发展思路:抽象思维、系统宏观、成本低廉、扶持正气进行疾病的医治。用药依靠从医人员经验的不断积累,根据医患身体的感觉和感受,来综合运用,来进行判断,然后对症下药。这都与中医药的使用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融有汉医学思想的哈尼族医药依然是在本民族内独立发展的。

2.3.2 医药取材与哈尼族的生存环境相辅相成,而药物使用则与气候环境相反相成。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南山区,西南山区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植物物种保存的较好,且这一地带为低纬度地区,植物大都可终年生长,为药材的随时采集提供了保障,使得就地取材成为可能。药物的取材与其生存环境相辅相成。

哈尼族人民擅长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方面的药物的使用。不仅感冒、风湿类疾病等病症用药经验以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为用药思想,而其他治病经验亦渗透了此思想。用药上体现出与其气候环境相反相成。

2.3.3 部分药物具有食药并用的特点。哈尼族把野菜作为药膳食用的方法,就是把远古时代哈尼先民们采集野生植物为食,并用来防病治病的经验保留至今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哈尼族药用野菜》[6]中列举了14种亦食亦药的植物,例如:“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全株人药,散瘀拔毒、镇咳化痰。幼叶代菜,水煮后捞出放凉作凉拌或加工其他菜肴,治疗咳嗽、痢疾、疮毒等。”[6]体现了药食并用的特点。

2.4 传承方式与特点。哈尼族历史上由于无文字,其医药同其它的哈尼文化一样,都是属于口头传承的。[5]传承方法表现为:家族传承、师徒传授、个人自我钻研成才,还有一种是属于大众医药知识在民间广为传播。[5]家族传授在医药知识传授时只传给家族内部成员,或者只传男不传女,或者男女皆可。师徒传授则要师傅愿意教学徒愿学,双方达成共识即可。

3 研究意义与发展应对政策

云南哈尼族地区传统医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哈尼族居住地区如何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实现医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哈尼族居住生活习惯特征和社会交往情况、自然条件不同等原因,大力将医药精华给予开发和应用。总体上看,哈尼族传统的民间医药已经很难肩负起民族地区医药需求的重任,简单的民间医药发展道路是难于解决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严重不足的哈尼族地区的医药需求和医药经济增长问题的。云南省丰富的医药资源是实现哈尼族地区医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对哈尼族医药发展进行理论思考及对云南特色医药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云南省哈尼族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路径及意义的考察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注意问题的理解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发展民族地区医药文化产业也是保持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多样性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云南省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态势,但民间医药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投入不足,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资源缺乏整合,从医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且有缺乏必要培训,缺乏系统管理等诸多有待关注问题。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云南哈尼族地区乡村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提出如下一些建议:一是以哈尼族医药资源为基础,进一步挖掘哈尼族独特的医药产业的发展潜力;二是加强哈尼族民间医药人才培养,为哈尼族医药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三是充分认识市场规律,整合哈尼族医药资源、社会医药资源等要素;四是采用政府授牌的方式,打造哈尼族医药产品品牌;五是延长哈族医药产业链,联动哈尼族医药产业资源,形成哈尼族医药产业集群;六是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民间医生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使哈尼族民间医药产业发展具有更多的动力来源。

文章虽然从理论上对哈尼族民族民间医药、哈尼族医药文化产业进行了思考,对民族传统医药对现实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云南省哈尼族民族民间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调查研究,研究基本呈现了云南哈尼族民族民间医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然而云南省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十分丰富,传统文化正在以形态各异的方式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是需要大量的实地考察的。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经费和更多的人力投入是不可缺的。这些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只能留待今后完成。

[1]王清华.哀牢山自然生态与哈尼族生存空间格局[J].云南社会科学,1998,(2):71-74.

[2]李期博.翻开——哈尼族一个世纪的历史[J].民族团结,1998,(5):32-35.

[3]顾明志,李健芬.哈尼族民间医疗行为管窥[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6):357-358.

[4]李少军.哈尼族传统世界观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6):78-82.

[5]王珺,车武,庞宗然等.哈尼族传统医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26-27.

[6]里二,郭绍荣.哈尼族药用野菜[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8:14-15.

2012年6月30日收稿

R295.4

A

1006-6810(2013)09-0057-02

杨久云,女,主要从事民族医药研究

猜你喜欢
哈尼族医药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传统医药类非遗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