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2012-01-24 13:22杨玉霞杨福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3期
关键词:经济负担血透内瘘

杨玉霞 刘 璐 杨福娟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血透人群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增加新的透析患者占慢性肾病的20%,尤其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不了解和昂贵的治疗费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往往致患者不能积极面对透析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1-3]。通过对我院 84例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使其情绪稳定,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和接受透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84例,其中男 47例,女 37例,年龄14~86 岁。首次行临时性插管的 71例,动静脉内瘘穿刺的13例。

1.2 影响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因素

1.2.1 疾病因素

血透患者多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大多病程冗长,患者和家属经济负担较大。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惧怕穿刺时疼痛等,可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异常心理状态。在透析过程中易产生抵触情绪,不与医护人员有效配合。

1.2.2 对透析治疗的恐惧

透析时动静脉穿刺针头为16号,较普通针头粗,穿刺时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使其产生恐惧。另外,透析时出现的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出血等,也会致患者恐惧,惧怕血液透析。

1.2.3 经济因素

血液透析,特别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相当高的治疗费用。一旦费用短缺,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

1.3.1 焦虑、恐惧心理

对血液透析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不了解;对血透环境的陌生、不适应;透析时反复穿刺疼痛;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如失衡综合征、出血等,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1.3.2 悲观、抑郁心理

因血液透析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怕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情绪变得异常悲观,对生活缺乏信心,甚至有的拒绝治疗。

1.3.3 寂寞心理

由于血透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担心受到冷落、鄙视而产生寂寞心理。

1.4 心理干预措施

1.4.1 透析前的心理护理

1.4.1.1 建立护患信赖关系,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护患关系是护患沟通的桥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前提。在护患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我们将专科护士分为3组,每组负责3~4名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向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有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以真诚的态度和患者沟通,聆听患者的真实感受,帮助解决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坚定透析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1.4.1.2 帮助患者宣泄疏导情感,消除悲观、抑郁心理

耐心给患者讲解透析的科学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的必要性。使其愿意倾诉身心感受和忧虑,了解患者的家庭、工作、经济状况及顾虑,有针对性的予以疏导,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鼓励患者树立坚强的人生观,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主动接受透析治疗。

1.4.1.3 做好家属沟通工作,消除患者寂寞心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需要长期透析,昂贵的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其家属也多悲观,恐惧。这些情绪易对患者的治疗失去信心,并且产生极大的自卑绝望心理。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充分调动起家属的亲情影响力,共同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明确有效的生活目标。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其孤独寂寞感。教导患者从内心自我开导,既然不幸已经降临,就要勇敢面对。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消除目前症状,更重要的是恢复社会适应能力。

1.4.1.4 争取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在我院血液净化室透析患者中,45%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9%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2%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还有一小部分患者为自费患者,我们尽量为患者选取经济实惠的治疗及药物应用,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鼓励患者参保,并积极同院、市等医保部门协调,增大报销比例,真正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

1.4.1.5 创造温馨治疗环境,营造欢乐心理氛围

血液净化室机器摆放整齐,窗帘颜色淡雅柔和。床单被褥柔软舒适,并配备多台电视机,患者可自行调整节目及音量,方便患者自我调节和放松。为患者提供牛奶、面包、鸡蛋等免费透析营养餐,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1.4.2 透析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1.4.2.1 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对治疗充满恐惧。所以,护士应熟练掌握机器的操作及各种穿刺技术。首次使用内瘘时,穿刺前要充分评估瘘管情况,如果条件差,可由护士长或资质深的血透护士为其穿刺,力争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为患者带来痛苦,还可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

1.4.2.2 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

透析过程中,按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情况。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处是否渗血,预防出血发生。首次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等。首次使用综合征在透析开始5min内发生,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发热等。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减少透析不良反应的主要环节。发现并及时处理对患者是极大的心理安慰。

1.4.3 透析后的心理护理

1.4.3.1 临时性插管的护理

透析后患者身上带有透析管,应耐心讲解其注意事项。颈部插管患者督促其不取插管侧卧位,呕吐时头偏向非插管侧。股静 管者要使用坐式便椅,减少置管侧肢体活动度。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并做好插管出保护,以免插管变形、扭曲、堵塞、渗血、感染等。临时性插管患者还应注意,穿脱衣服时应局部压扶,避免导管滑出而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1.4.3.2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首次透析患者使用内瘘后,一定督促患者及时松懈弹性绷带,一般治疗结束半小时后观察内瘘止血情况,如无出血20min可松开绷带,局部肿胀时随时松懈,凝血机制差的可适当延长松懈时间,但4~6h内必须松懈,否则时间过长,可致内瘘闭塞。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保持内瘘处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感染出血。嘱患者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袖口过紧,不可在此侧肢体测血压、不可戴手表、不可受压、不可负重。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良好合理的保护和使用十分重要。

1.4.3.3 避免侵入性操作,以防出血

血液净化过程中一般都用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物,4—6小时内避免创伤性及侵入性操作,以免出血不止。还要避免深部肌内注射,以免引起血肿。如遇病情危重,抢救时需抽血,尽量一针见血,并压迫半小时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第4、8周末分别进行评定,采用0~5分评分方法,所得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研究显示,心理干预组在生活能力、生活兴趣、治疗信心、激惹、悲观、抑郁的六项评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六项评分与入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需要长期不间断进行,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影响。特别是早期阶段,往往因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疾病认识上的限制及对透析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不耐受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做好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建立医患共同参与模式,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更好的适应血液透析,提高其生活质量,用更积极地方式接受新生活.

对84例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有7例患者已顺利完成肾移植手术,开始了新生。大部分患者已能回归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加经济收入,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同时充实自己,体现了自我价值,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1] 林萍,邢沈阳.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6C):1623-1624.

[2] 吴玉霞,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1): 59.

[3] 吴春兰,袁立,陈永华.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3A):415-416.

猜你喜欢
经济负担血透内瘘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科介入治疗与心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经济负担比较△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山东省2005-2013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分析
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