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治分析

2012-01-24 13:22任旭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3期
关键词:肠腔腹膜炎肠管

任旭光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普外科,吉林 白城 137000)

诊治分析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当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因素存在时,肠壁出现水肿和渗出等病理改变,致使纤维素粘连,形成的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同时有机械性与动力性的表现。由于患者腹腔内炎性粘连面积较大,肠壁因水肿比较脆弱,如采用手术强行分离可出现肠瘘或加重粘连、重症感染、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效果较差,临床以保守治疗方法为首选。为此,本文就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自2000年~2009年收治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报道如下,以探讨其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1.2。年龄在17~78岁,中位平均年龄43.5岁。从疾病和手术方式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3例,胃癌根治术后6例,肠粘连松解术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例,小肠破裂修补术后3例,阑尾切除术后2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

患者均有近期腹部手术史,但排除以下2种情况:①腹腔或盆腔残留不能切除的肿瘤[1]。②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腹膜炎)。肠梗阻发生于术后早期(本组出现时间平均为8.5d),术后患者曾出现排气和排便,但进食后即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肠梗阻症状。其中,腹部有固定压痛9例,腹痛排气、排便停止者15例,压痛性包块未扪及。从辅助检查结果看,15例患者行腹部X线透视/腹平片检查,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B超检查有腹腔积液;11例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有肠梗阻、肠管扩张,小肠壁增厚,肠腔积液等表现[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具体措施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胃管注入熟植物油、灌肠应用肥皂水或复方大承气汤,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抗感染,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抑素以减少肠道渗出、促进水肿消退。在肠蠕动恢复阶段可适当应用肠蠕动药物,待梗阻症状缓解后,可自胃管注入中药承气汤。2例患者因出现腹膜炎体征而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

1.3 治疗标准

进食后无腹胀、腹痛,肛门排气、排便良好,腹软,肠鸣音恢复,腹部透视无液气平面。

2 结 果

所有患者先期采用保守治疗后,治愈22例;保守治疗住院时间在10~25d。其中,胃肠道功能I度恢复的5例患者停止胃肠减压进食后梗阻再度出现,经再次保守治疗后逐渐缓解。手术治疗2例(在非手术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员腹部体征变化,因出现腹膜炎体征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粘连成角而松解肠袢)。

3 讨 论

3.1 关于发病原因及其机制的讨论

在胃肠道手术时,由于手术创伤、长时间暴露肠管、腹腔积液或积血以及腹膜炎和坏死组织等因素的存在,刺激腹膜出现水肿增厚、渗出等病理变化,导致肠管间广泛粘连,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肠腔出现狭窄,致使在手术早期即出现炎性肠梗阻。其二是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释放的多种炎性介质,能兴奋肠道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所出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亦是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之一。另外,术后肠粘连还与术前合并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联,所以,术前营养供给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3.2 关于预防措施的讨论

如3.1所述,对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者,除非紧急手术,应尽量加强营养供给以提高手术的耐受力,避免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术前尽量明确病因,适宜手术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肠管损伤的机会,保持浆膜面的完整性;手术时间长、创伤重以及手术结束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大量0.9%NaCl溶液冲洗腹腔,彻底清除腹腔内渗出液、脓液、血液;如果术中腹腔存在严重污染、分离粘连广泛等情况时,术后对个体患者的禁食时间予以适当延长,给予营养支持治疗[2];关腹前可在手术创面涂抹防粘连药物,防止粘连;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时间应适当,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术后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结合理疗的方法,促进肠功能恢复,达到避免和减少包括炎性肠梗阻在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3.3 关于诊断依据的讨论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①有近期腹部手术史。②术后1周左右患者肠蠕动暂时得以恢复,但进食后又出现肠梗阻之表现。③腹部体征:未见胃肠型,肠鸣音弱/消失。④腹平透(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肠腔积液之表现,但机械性完全性梗阻典型表现一般不能检查到。⑤腹部CT表现有肠壁水肿、增厚等改变,但无高度肠管扩张。⑥排除:a.腹腔或盆腔残留不能切除的肿瘤;b.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腹膜炎)。

3.4 关于治疗措施的讨论

在胃肠术后肠梗阻中,炎性肠梗阻约占90%,本病变的主要解剖基础是由于肠袢间的炎症、水肿、渗出致肠袢间相互粘着,致肠腔狭窄,机械性的不通畅,由于肠袢间的高度水肿,粘连可能牵扯肠袢成角,待炎症、水肿消退后,分离肠袢间的相互粘着较为容易,肠管通畅得以恢复[3]。因此,一般首选保守治疗的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因为这些患者大部分是腹腔内广泛炎症导致的炎性肠梗阻,较少发生绞窄;随着粘连的吸收和消退,病变有可能自愈[4]。因此,在能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及机械性肠梗阻时,手术不是再次肠梗阻复发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2] 龚剑锋,朱维铭,李宁.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杂志,2004,17(4):209.

[3]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39.

[4] Lai HS,Chen Y.Effect of octreotide on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adhesions in rats[J].Scand J Gastronenterol,1996,31:678-681.

猜你喜欢
肠腔腹膜炎肠管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单中心近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