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

2012-01-24 12:36梁俊华
中外医疗 2012年20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梁俊华

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吉林长春 13005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其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恢复缓慢、致死率高,会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在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基础上,还应实施有效的护理,提高治愈率。 现将笔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 例,男39 例,女26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5 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卧床休息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1 周内病情不稳定,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入院后应立即卧床休息。 第2~3 周若病情允许,患者可以在病床上翻身,并适度坐起活动四肢。 第4~5周患者视身体状况,可以在室内进行简单的活动,并在不引起心脏不适的前提下,适当的逐步增加活动量。

1.2.2 吸氧护理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可以通过采取吸氧治疗的方法来缓解。 吸氧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正确使用氧气器械,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 一般情况下,前3d 吸氧流量应维持在4~6 L/min 之间,患者病情缓解后可间歇性吸氧,吸氧流量应维持在1~2 L/min 之间。 由于吸氧可以缩小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在临床上应尽早、足量、顺畅的给与患者吸氧治疗。

1.2.3 疼痛护理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之一,由于发生突然,并常伴有压榨、窒息或烧灼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及休克。 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性质、时间及部位,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使用适宜的止痛及镇静药物,及时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1.2.4 溶栓护理 患者发病6 h 内是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时间,护理人员应按医嘱使用静点尿激酶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溶栓。 在溶栓时, 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的药物反应,如发热、皮肤过敏、消化道或颅内出血等症状。 询问患者身体是否有不适感觉,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应及时通知医生使用强心剂。

1.2.5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及悲观等情绪。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温柔得体的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主动询问患者的感觉,安抚和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1.2.6 便秘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前期卧床休息的同时,因缺乏运动,消化功能降低,会抑制患者的胃肠功能,导致患者便秘的发生。 而便秘造成的排便困难,会刺激患者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护理人员应细心的向患者讲解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1.3 临床观察

1.3.1 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心率失常,其多发于发病1~2 周内,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是患者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理人员应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控护理。 护理人员要熟悉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掌握心律失常的知识,在监控过程中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一旦发现患者心律发生异常变化时,应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3.2 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大面积梗死,会导致人体心肌收缩能力下降、血液输出量降低,同时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血管扩张药物及灌注损伤,都会引起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而血压的高低可以有效提供患者是否会发生心源性休克的信息,所以临床上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对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每20 min 测量1 次血压及脉搏,当患者血压平稳后,每2 h 测量1 次血压。

1.4 出院指导

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的同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患者还应按医嘱服用治疗的药物,不可擅自增减服用的剂量或停药,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就医,并定期复诊。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 例,通过治疗与护理显效39 例,有效21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2.31%。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人们生命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卫生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在其发病的早期进行及时的医疗处理,在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配合细致、周到及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心肌发生梗塞的面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临床上,护理人员应注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在采取积极、有效心理干预的同时,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及休息,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通过护理人员严密的临床观察、严谨的护理操作及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刘春兰.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32):96.

[2] 帅淑侠.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4):92.

[3] 杨慧玲.66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47.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