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虹 刘庭芳 董四平 梁铭会
1.海南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1;2.清华大学医药卫生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3.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191
2009年4月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制订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2011年7月北京市组建了北京市医院管理局。2012年2月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首次主导举办“招聘会”,拿出6个北京市属三级甲等医院院长职位,在卫生系统内部进行竞争性选拔。经过民主推荐、面试等环节,2012年3月初产生了5家医院的新院长。北京市医管局公开招聘“三甲”医院院长是力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院职业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医院职业化管理专业教育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分析我国医院管理职业化和高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和借鉴典型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医院管理职业化状况和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医院职业化管理是指医院管理工作必须有经过专业医院管理培训、获得国家法定从业资格、以从事医院管理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专门人员来承担[1]。内容包括工作专职化、职位序列化、技能专业化、知识“T”型化、管理人才市场化等内容[2-3]。我国医院管理职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2-4]:①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意识不强。②医院职业化管理程度低。调查显示,专职管理工作人员仅占1.4%。③临床型管理人员比例偏高。现任院长81.5%是由临床专业人员改行。④管理人员工作技能较低。调查显示31.2%管理人员不会使用电脑。⑤医院管理教育体系存在缺陷。从学历教育来看,我国高校尚没有设置医院管理专业学士、硕士学历教育。从在职教育来看,2000年以来部分高校开展了在职工商管理硕士(MBA)院长研修班。此类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医院管理新思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费昂贵,难以普及;二是越过大学基础课,直接开展研究生课程,培训效果有待提高;三是主要面向医院院级领导,忽视了中层、基层人员[5]。
医院院长走管理职业化道路是发达国家医院管理的普遍现象。在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院长不是医生出身,而是专业管理者。临床出身的医生必须经过半年至3年正规医院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才具备院长任职的基础条件。具体情况如下:
美国95%以上的医院院长要求获得MBA、医院管理硕士(MHA)和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学位,专业可以是法律、公共卫生、经济学、商学、管理学等专业[4],必须具备现代“职业经理人”资格[5]。美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职业医院管理人才的制度,非常重视医疗管理人才的培养,芝加哥大学率先开设医院管理课程(1934年),并且首先设立MHA课程,是确认医院管理作为一种职业的里程碑事件。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CC)统计,美国已有46家医学院开设MD/MBA联合课,其开课形式包括独立开课或与其他学院联合授课,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
法国医院院长有近四千名,分布在一千余所公立医院工作。该国规定医院院长必须经过卫生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管理。国家公共卫生高级学院是国家培养医院院长的唯一学院。英国医院院长在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前,必须接受6个月至3年的管理培训[4],专业包括管理学、经济、法学等。
日本《病院法》规定医院正副院长必须是医师,但院长都配有一名非医师的行政副院长或“事务长”作为助手。事务长原则上归院长领导,但有自己独立的管辖范围,首先要对董事会负责,其次对院长负责,是一支彻底职业化的队伍,事务长不会再升为副院长、院长,以从事管理为终生职业[4]。“国立医疗·病院管理研究所”是该国唯一开展医院管理教育和培训的国立机构。
1962年台湾地区元培医专最早开办医院管理专业。1985年中国医药大学设立医务管理学系,开展学士学位专业教育,后更名为医院管理学系。台湾大学医疗机构管理研究所是该地区唯一有权授予医院管理博士学位的机构。
目前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医院管理人才基本是派到国外接受长达5年的医院管理教育和培训,学成回国后从事医院管理工作,这是另外一种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亚洲的印度、菲律宾、伊朗等国家都有MHA甚至博士培养计划。
从国家宏观卫生政策来看,我国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均已具备。现结合我国医院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措施和建议:
培养医院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医院管理学历教育。目前我国大学尚没有设置医院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建议在部分高校开展医院管理硕士学历与学位教育。值得欣慰的是,2012年5月12日我国第一所医院管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挂牌,该研究院旨在建设国际知名、独具特色的国际医院管理研究院,打造新兴、一流的医疗管理学科群,发展新兴医院管理学科,培养行业精英与领袖。
医院管理岗位设立严格准入标准,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人员聘任:①卫生行政部门主导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建立医院管理职业化考核指标,例如可明确医院中高层领导必须具备一年及以上的脱产职业化教育;②在岗人员限期参加管理培训、获得任职资格后继续上岗;③新进人员应以受过管理专业学历教育的人员为主。
医院中层职能管理干部是重要的管理层,应具有医院管理专业知识。只有充分发挥中层职能管理干部的管理效能,才能为医院现代化提供管理保证,医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我国医院管理职业化的现状,可以率先实现医院中层管理干部职业化,最终发展到实现院长职业化。并可尝试在医院临床科室设置行政经理,将科室主任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宏观决策和临床医疗工作。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激活、调动人的心智,启发、培育管理者执着的专业管理信念[7]。目前公立医院管理队伍双肩挑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卫生系列职称中没有医院管理专业,导致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技术型医务人员继续在临床从事工作。另外,非临床专业的管理者也因为没有晋升途径和空间而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必须建立医院管理职业化的激励机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设置医院管理职称系列,为医院管理职业化队伍建立职业发展空间,使其积极、稳定地从事医院管理工作。
对医院管理人员“重临床、轻管理”的错误行为要加以引导,侧重考核其管理能力而不是医疗专业技术能力,促使医院管理人员能够从医院根本利益出发来做好管理工作[8]。采取制订计划、选择专家、实施方案、分析结果、考评结论、建立档案的流程方法,实施对医院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考评、业绩评估和分级、分等、分类职业能力考核等[9]。
从医院管理职业化的国际进程和经验来看,实现我国公立医院管理职业化需要较长时期的探索和实践,需要建立医院管理职业化的教育体系和相关社会配套政策。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为医院管理职业化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建议卫生行政、高等教育部门、公立医院及相关研究机构加强政策开发,积极实践探索,力争早日实现我国医院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管理体系。
[1]耿希晨,陶乃煌,林国红.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研究概述[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8):7-9.
[2]肖婧婧,董四平,朱嘉龙.我国公立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的进程与展望[J].中国医院,2009,13(8):14-16.
[3]董四平,冯显威,安艳芳.卫生管理职业化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2007,21(1):42-44.
[4]汪宝林,张鑫.院长职业化是管办分离模式下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3):7-8.
[5]王琼,蒲川.推动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进程——国外医院职业化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10):676-679.
[6]刘庭芳.中西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之比较[J].中国医院院长,2006,(1):21-23.
[7]李少冬.关于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4):212-213
[8]雷婷.建设我国医院职业化管理队伍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6):339-340.
[9]朱幼芳.浙江省省级医院管理队伍现状及素质要求的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