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21)
发酵床养猪,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养猪话题。关于发酵床养猪的大多文章,千篇一律地说发酵床养猪的优点,发酵床的好,发酵床的妙。
本人虽未亲身体验过发酵床养猪,进行过对比试验,但是通过对部分养殖场的调查,显示发酵床养猪未必能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同时发现发酵床养猪还有很多固有缺点,特别是大规模猪场,值得研究和探讨。
发酵床养猪技术要求饲养密度降低,每头猪需占栏面积1.5 m2,而规模化、集约化猪场一般保持每猪1 m2的密度即可。该问题对散养农户的几头,几十头猪的小规模养殖来说的确不是很大的问题,但对规模养猪场来说,问题就不小了。
大规模猪场在饲养密度降低的情况下,仍要保持原来的存栏量和出栏量,势必要扩大猪舍面积,就需要更多的建舍土地和建舍投资,因此增加了猪舍成本,用地成本。
一般规模化猪场实行全进全出,肉猪出栏后洗栏,消毒,干燥1周后重新进猪饲养。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商品猪出栏后,不能洗栏,不能用化学消毒药对猪舍消毒,要把垫料堆积,重新发酵15 d到1个月后才能进猪,极大降低了猪舍的利用率,无形中造成了猪舍成本增加。
而据生产现场调查,一般猪舍使用后,由于猪的活动,猪舍内墙四周可能形成了一层污垢,主要是猪粪及其他污物,这些猪粪及污物中含有很多有害菌,病毒等,若不能及时清除、消毒,则下一批猪进舍后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病。
目前规模化养猪受到疾病的病毒、细菌感染已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发酵床养猪要求猪舍内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和抗生素类药物。面对复杂的疫情,发酵床的益生菌,发酵床床体的温度显然不能解决问题。虽然发酵床床体中心温度可能达到60℃左右,对多数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对表面污染细菌则影响不大,且益生菌对抑制病毒没有什么效果。一旦爆发疫情,又不能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则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规模化猪场,由于养猪规模大,密度大,只有实施严格的消毒程序,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保证猪群安全,才能保障生产稳定。
发酵床垫料主要采用锯末,需求量大,并且要求是天然而未经化学处理的。农村散户规模小,还比较容易解决垫料的资源问题,规模化猪场则需求矛盾问题就大了。
如果以存栏1万头,每头猪占栏面积1.5 m2(母猪也算1.5 m2/头)计算,就要超过1.5万m2的猪舍面积,垫料按60 cm厚度计算,就要将近1万m3垫料,这么大的垫料需求,并非是因地制宜就能解决的。
按照某些宣传资料所说,每个饲养员养猪800~1000头,按照每头猪占栏面积1.5 m2计算,这个饲养员就要维护面积达1500 m2的发酵床,就要维护2.25亩(1亩=667 m2)垫料。
人们很难想象,1个饲养员每隔1 d就要用铁锹、耙子一铲一铲地对面积达2.25亩的地方进行翻动一遍,对集中的猪粪进行分散深埋,这样的劳动量怎么能说是节省劳力呢?根据部分饲养员的亲身体验,翻垫料比铲猪粪更消耗体力,更累。或许可以使用小型挖掘机来翻铲垫料,那么按存栏猪1万头计算,至少需要5台小型挖掘机,相信购买成本投入肯定不会很少,何况小型挖掘机的维护消耗费用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近年来,养猪业面对的挑战日渐增多,除了健康问题,排污与环保的压力可能是令养猪者最感头痛的难题。多年来,尽管业界已从养猪工艺、沼气发酵降解等诸多方面作了多种尝试,亦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排污问题上仍未见有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在环保声浪日渐高涨的背景下,以厚垫料为主要特征、以“零排放”为主要卖点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工艺似乎给业界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一项饲养工艺的重大变革不但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更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实事求是且经得起时空考验的客观评估。
在发酵床养猪技术热浪吹遍全国各地的一片叫好声中,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某些实质性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冷静思考,充分讨论总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