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约

2012-01-24 08:42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分隔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稿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系心血管专业的学术性期刊,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理论研究人员;刊载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的诊断、治疗技术、介入性诊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诊断与治疗方法及预防经验;辟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述评、专家笔谈、会议纪要、国际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园地、疑难病例分析、病例报告、新技术方法、经验与教训、综述、书讯及消息等栏目,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依据学术质量取舍稿件。

1 对来稿的要求及投稿注意事项

1.1 对来稿的要求来稿应主题明确、设计合理、逻辑严谨、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重点突出、文字精练、表达准确。文章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其遵循的程序应该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所制订的医学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

1.2 稿件打印格式稿件请用4号宋体字打印,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应隔行打印。外文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角标等均应正确表示。来稿(包括附图)应一式两份。照片不能用复印件。来稿时请自留底稿。

1.3 单位推荐信、著作权授权书及稿件审理费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证明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问题、署名无争议等。论文涉及在国外做的工作时,请附国外有关单位或个人同意该文在本刊发表的证明。拟采用稿件的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由编辑部寄送)。稿件审理费:除病例报告30元外,其余一律50元。

1.4 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理中。如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忌一稿两投。本刊不鼓励以不同语种二次发表的文稿。

1.5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1.6 稿件被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发表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来稿(除会议专刊等另有约定外)刊出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1.7 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请勿将稿件寄给个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二住院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34电话:(010)83572299电子信箱:cjic@vip.163.com。

2 撰稿要求

2.1 文章长度论著一般不超过5000字,按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及正文的顺序书写,另纸附英文文题、工作单位的英文名称、前三位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及与中文摘要对照的英文摘要;讲座、综述类文稿可根据具体情况定字数;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等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

2.2 基金项目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应在文章首页左下方注明基金(攻关)项目的名称及编号。

2.3 文题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避免用“……的研究”、“……的观察”等非特定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并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4 作者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署名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写在篇首页左下方。并请注明通信作者姓名及其电子邮件地址。

2.5 摘要论著应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照。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该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四部分,每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以上四部分连续排列。

2.6 关键词每篇文章需标引3~5个关键词,请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siles/ entrez?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2.7 统计学方法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字。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在解释统计结果时,对于P<0.05(或P<0.01),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25,χ2=5.36,F=3.0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须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应再给出95%可信区间。

2.8 医学名词以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最新版本为准。药物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为准,不用商品名。

2.9 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题目。说明性资料书写于图(表)下方。表内同一指标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应该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图不宜过大,最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高与宽的比例以5∶7为宜。照片图应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

2.10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缩略语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写其中文全称,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称)。

2.11 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规定。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可多于1条,如ng/kg/min应采用ng/(kg·min)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或cm H2O与kPa的换算系数(1 mm Hg=0.133 kPa,1 cm H2O=0.098 kPa)。

2.12 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写成“4 cm×3 cm×5 cm”的形式,不能写成“4×3×5 cm3”的形式。

2.13 参考文献作者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图、表或数据等,需要在引用时列出参考文献,以注明出处。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引用的文献,亦应按照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来编码。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dexed in Index Medicus所列为准。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302-305.

[2]You CH,Lee WY,Chey WY,et al.Electrogastr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nausea,bloating and vomiting.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5.

[3]汪敏刚.支气管哮喘//戴自英.实用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33-840.

[4]Weinstein L,Swartz MN.Patholog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 croorganisms//Sodeman WA Jr,Sodeman WA.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8th ed.Philadelphia:Saunders,1974:457-472.

[5]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情报学报,1999,18: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 periodical/qbxb/qbxb99/qbxb0203.

猜你喜欢
分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指南
从城乡中国到理想中国
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的机油冷却器水道优化设计
二分法在计量服务中的应用
传承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单一空间营造
分隔、互动与融合:新时代高校勤工助学发展研究
浅谈室内设计中家具的分隔作用
通信机房分隔与气体灭火系统的整合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年稿约
单选题中“分隔”现象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