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伟
湖南省衡山县妇幼保健院,湖南衡山 421300
儿童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较低,约0.3%,患者首次就诊科室多数为小儿内科,极易以腹泻、呕吐等表象误诊。小儿急性阑尾炎报道穿孔率高达80%以上[1],与小儿阑尾结构特殊以及诊治有误、延误诊治有关。本研究通过儿童与成人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分型等比较,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所有儿童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儿童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个月~12岁;成人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8~56岁。两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所有患者均予彩超检查,均于手术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行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类型。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分布,彩超检查的敏感度差异以及术中病理分型差异。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童组症状:发热46例,呕吐40例,烦躁25例,休克15例,腹痛5例;成人组症状:发热35例,呕吐12例,烦躁2例,休克1例,腹痛49例。儿童组体征:局部压痛27例,腹膜刺激征12例,腰大肌试验阳性5例,闭孔内肌试验阳性3例,结肠充气征3例;成人体征:局部压痛27例,腹膜刺激征12例,腰大肌试验阳性6例,闭孔内肌试验阳性4例,结肠充气征1例。儿童组和成人组在阑尾炎的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儿童组和成人组在阑尾炎的体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
儿童组B超诊断敏感度88%,成人组B超诊断敏感度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
儿童组阑尾炎单纯性4例,化脓性12例,坏疽穿孔性27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成人组阑尾炎单纯性33例,化脓性12例,坏疽穿孔性3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3,P>0.05)。
儿童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较大差异,一般很少出现成人转移性右下腹痛等典型表现。本研究显示,小儿阑尾炎以发热、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成人腹膜刺激征、腰大肌征、闭孔内肌试验等均多见,但在小儿因哭闹、主诉不清等难以明确引出,整体症状、体征分布上儿童与成人有显著性差异(χ2=5.24,χ2=6.24,均P<0.05),故详细的病史询问,耐心的体格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尤为重要。发热在本研究中见于90%患者,但非特异性症状,而且研究显示没有发热也不能排除小儿急性阑尾炎[3],呕吐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常见的症状,频繁呕吐可能伴发阑尾穿孔。许多患儿最初出现的是非特异性症状,如易怒、烦躁、哭闹等。易与急性呼吸道惑染、急性胃肠炎等混淆。因儿童抗病能力较弱,很多患儿甚至早期即可出现休克,本研究中,与成人比较,儿童阑尾炎休克发生率达30%,远高于成人(P<0.05)。小儿腹膜刺激征、腰大肌试验等体格检查体征往往难以引出,可尝试用安定、鲁米那镇静以助体检。总之,决不能以成人的诊断思维应用儿童的首诊,对有发热、呕吐、烦躁等表现的儿童患者,必须小心排除急性阑尾炎,必要时需行彩超等检查以排查。
本研究显示,彩超对儿童阑尾炎诊断敏感度达到90%左右,与成人阑尾炎彩超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别。彩超检查无创、简便,易取得患儿合作,因此可作为儿童阑尾炎疑诊时的首选辅助治疗手段。笔者总结儿童各种类型阑尾炎的彩超表现如下。单纯性:阑尾呈“=”符号征象,横断面呈同心圆状,整体阑尾低回声,内有稀疏至中等充血信号、阑尾周围不见积液,阑尾近远端的肠管蠕动正常,无肠梗阻等表现。化脓性:阑尾呈现“C”符号、“工”字形、甚至卷曲成环状,多见积液,表面水肿明显,增粗、表面粗糙。阑尾重度充血信号,肠管蠕动减弱。坏疽穿孔性:阑尾壁严重增厚,呈双重“C”形,肠管多量积液,使得阑尾区呈现片状低回声区,阑尾结构紊乱,坏疽阑尾远端无血流信号,近端充血。肠管蠕动消失。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壁增厚,表面有大网膜包裹,在彩超上显示为管状结构周围围以强回声团,近端重度充血,远端血流稀疏。
儿童阑尾的解剖与成人有很大差异,阑尾壁薄尾系膜动脉细小,容易发生栓塞,早期可发生坏疽、穿孔,穿孔率达较成人高。儿童盲肠活动度较大,急性阑尾炎发生时炎性渗出很快,大网膜短且较薄,即使有大网膜包裹,阑尾穿孔时也很难限制炎症的扩散,故儿童发生休克等并发症的几率远远高于成人[4-6]。笔者总结各种类型儿童病理类型特点如下:①卡他性阑尾炎,主要发生于大龄儿童的早期,阑尾肿胀,浆膜充血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②化脓性阑尾炎,大多见于婴幼儿,肿胀明显,高度充血,从黏膜下层开始,阑尾壁各层化脓性细胞浸润,表面覆盖脓苔,多量纤维素渗出。③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多见于学龄儿童,主因阑尾血管堵塞,供血断绝,阑尾迅速坏死导致穿孔。阑尾呈黑色,腔内积脓。管壁坏死,细胞溶解。④阑尾周围脓肿,发生于大龄儿童,其大网膜发育较为完善,包裹较为彻底,形成脓肿,阑尾各层坏死,但脓肿较为局限。本研究数据显示,儿童阑尾炎病理类型分布与成人也有显著差异(χ2=5.83,P<0.05),以坏疽、穿孔性及化脓性为多见,此类急性阑尾炎手术难度高,对患者损害大,住院时间延长,费用远远高于单纯性阑尾炎。除了儿童本身解剖特点之外,也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有关,因此时刻对有发热、呕吐、烦躁等表现的儿童患者保持急性阑尾炎警惕,详细询问病史与进行细致体查,及时行彩超等检查,是争取早期在病变较轻时行及时的手术治疗,避免轻症变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根本方法。
[1]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83.
[3]杜隽,王谦,仲卿雯.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6):378.
[4]张晓华.学龄前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进展[J].海军医高专学报,2010,16(1):57-58.
[5]Kirb CP,Sparon AL.Active observation of children with possible appendicitis does not increase morbidity[J].Aust N Z J Surg,2001,71:412-413.
[6]何瑾,杨兴惠,蒋国平,等.428例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l5(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