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颋炜
(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福建 南平 353000)
现行的六种版本初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中,苏教版、沪科版和人教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与时俱进,贴近时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书中的插图为学生传递了大量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的信息,丰富了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理解.教材中插图的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更符合学生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所以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命题越来越重视开发和呈现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命题过程中利用课本的插图,但又赋予新的情境,既培养学生的开放、发散思维,又能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用好、用活教材;同时也保证了中考命题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导向性.
中考命题时物理学科要求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四种:识记能力、理解与简单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近年各地物理中考试题考查能力的呈现方式常以学生熟悉的书本插图为载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命制试题,目的是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图片资源为教学服务,促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识记、理解与简单应用能力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考查这些能力要求时,各省、市中考命题都希望避免在试卷中出现“机械性记忆”的试题,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利用书本插图的情境帮助学生联想识记、理解识记,在理解的前提下鉴别物理规律和概念,并考查学生简单的应用能力.教科书的插图在对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力、压强、安全用电、简单机械等知识点的考查中频繁出现.
【例1】 (山东省济宁市试卷)下面是教材中的几幅图,对图1中所示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
B. 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C. 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
D. 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动能最大,速度最大
点评:此题是利用沪科版不同章节的插图,生动、直观地展现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试题符合课标要求在“了解、知道”层面让学生辨认其中的知识,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考查学生理解后的“识记”能力.
图1
【例2】 (天津试卷)汶川地震中,滚滚的山石挡住了道路.救援人员要用撬棒撬开山石,分别沿如图2所示的四个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图2
A.沿F1方向 B.沿F2方向
C.沿F3方向 D.沿F4方向
点评:插图在沪科版“杠杆”一节中被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五要素”.而在中考命题时用了新的物理情境,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中挖掘考查内容,加强试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在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对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考查;同时也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的简单应用能力.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科书关注科学探究,书本的插图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提供了许多经典的范例.于是中考命题者越来越重视对书本插图的开发,利用插图的情境、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等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密度和浮力、压强、比热容、“伏安法”测电阻、电功和电功率等实验探究能力考查方面,开发和呈现插图的资源试题成为了中考命题的亮点.
【例3】(河北省试卷)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3
当滑雪者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时如图3所示,你是否想到为什么白雪轻飘飘,软绵绵的,却可以承托高速奔驰的滑雪者?白雪内有许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踏着滑雪板的人把重量都压在滑雪板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与雪地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层气垫上滑行,这层气垫减少了雪地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然而这层气垫只能维持一段很短时间,如果滑雪者在雪地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
(1)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机械能______.
(2)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滑行,是由于______.
(3)若滑雪板的长1.5 m、宽12 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______ m/s,他才不会在雪地上下沉.
(4)若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 N,当其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为______ Pa.
点评:命题者引入沪科版教科书的插图,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表象.学生在阅读文字信息时仿佛身临其境,从轻松、愉悦的视角切入试题,拓展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福建省南平市试卷)为了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军依据电流的热效应设计了如图4(a)的装置.他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 (1)在实验中电流做功多少是通过观察气球______来体现的,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2)(a)装置可探究电流做功与______有关. (3)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烧瓶与(a)图中的相同].比较(a)、(b)两种不同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好的装置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图4 点评:插图来源于人教版“焦耳定律”的定性研究实验.试题不是对书本实验简单的移植,而是通过对插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开发和组合,创新了实验方案和研究方法,考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估能力.同时也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验设计能力. 近年的中考命题重视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命题在考察物理知识和规律的同时,也从课本的插图中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利用图片渗透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大量反映我国科技进步、古代科学成就、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佳绩的图片.它们是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素材,非常生动、直观而且有效.例如:东方红通信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葛洲坝水利工程、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滑冰和举重运动员勇夺金牌的场景等都常出现在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中. 【例5】(福建省南平市试卷)小璇和妈妈一起搭乘高铁去旅游,细心的小璇发现: (1)乘客都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因为列车高速行驶时,列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较______,压强较______,安全线内的人很容易被“吸”向列车. (2)关闭发动机后,列车仍能继续行驶,是由于列车具有______. (3)如图5列车车身线条流畅优美,车头颇像子弹头是为了______空气阻力,提高车速;车体采用中空型材铝合金,请你说出这种材料的一个优点:______. 图5 点评:近年我国铁路发展进入高铁时代;在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以高铁为情境的物理试题.例5的素材利用苏教版“和谐号”的插图,将与物理学科有关的新科技成就及其对生命安全的影响引人试题,学生在发现身边存在物理知识和原理的同时,也认识到物理和科技发展、社会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图6 【例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试卷)在我国古代书籍《墨经》中,对杠杆原理有精辟论述,并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如图6所示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对桔槔在使用中不正确的解释是 A.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对配重(石块)做功,使配重的重力势能增大 B.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水桶的重力,所以省力 C.往上提水时,配重(石块)帮助人对水桶做功,配重的重力势能减小 D.往上提水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桶与水的总重,所以省力 点评:此题涉及到简单机械杠杆、功、势能等多个知识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命题者利用沪科版书中的插图,在考查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也直观地展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渗透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利用课本插图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例如,声现象、物态变化、内能和热机、能量和能源等章节插图经常成为命题的材料. 【例7】(河北省石家庄市试卷)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如图7中(a)为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曲线图,(b)为某燃煤电厂全景图. (1)由图(a)可知,自19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是______. A.显著增加 B.平稳增加 C.稳中有降 D.显著减少 图7 (2)图(b)中的电厂发电功率为1×107kW.要维持这样的发电功率,该厂每小时需燃烧煤约5×106kg,这些煤完全燃烧可产生的热量大约是______J.煤燃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的有害物质可达1.2×106kg.从环保角度分析,这种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______. 点评:命题者利用人教版的插图加强了试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图片中的浓烟滚滚,展示了大量燃烧煤给自然造成的污染,可激发学生节能和环保的责任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人类社会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要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近年中考科学探究的试题,加强了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命题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只背实验的结论,而忽略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必须让考生对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有充分的体验.由于大部分探究实验来源于书本,因此扫描课本的插图命题也成为中考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例8】(江苏省镇江市试卷)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如图8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9中(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9(a)、图9(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9(c)所示.通过对图9(a)、图9(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图8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_____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 (3)设图9(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9(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c. (4)比较图9(b)和图9(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 图9 点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得出压强概念的一个重要实验,几乎每年都考,而且学生早已知道实验的结论.但本题利用人教版“压强”一节的扫描图片,着重考查的是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而不是考学生早已熟知的实验结论,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方法,培养科学习惯. 【例9】(黑龙江省鸡西市试卷)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0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0 点评:试题选取的情境素材来源于人教版书中的插图.它再现平日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呈现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考查学生是否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了实验,从实验中体味研究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方式,从而对问题作出正确解答. 学生在中考的考场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同时在解题时需要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如果在试卷中出现教科书中熟悉的漫画和卡通人物,学生会感到愉悦,这与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吻合,从而降低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乐于花一些时间仔细看附带的文字信息,赏析插图,从这些视觉元素中提取知识.这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理解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 【例10】(江苏省南京市试卷)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11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A.小明正确 B.小华正确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点评:来自苏教版的对话式插图,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认识规律.学生结合图景来阅读插图的文字,从对感性材料的观察和分析中得到物理结论.该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取物理规律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图11 【例11】(安徽省芜湖市试卷)如图12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a,b两种方式杠着同样的包裹前进.两种方式中哪种更轻便、更合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图12 点评:利用沪科版的插图命题,通过卡通方式直观、明了地表现生活情境,使涵盖的物理知识简单化、鲜活化;通过“静的影视效果”展现其中的物理道理.对初中生来说,题中合理的趣味图片更具有人文色彩,稳定了学生因考试带来的紧张心理,为答卷奠定了心理基础. 每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都会利用教科书的插图命题,命题素材涵盖教科书中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小实验、阅读材料的插图.作为多年的中考命题者,笔者希望通过对书本插图命题的体会,帮助一线的物理教师认识到书本插图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和中考复习时加强对教材插图的研究,让教材插图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2 利用插图增强试题的人文教育功能
2.1 利用教科书中反映科技生产的图片科学史插图运动员比赛场景等命制试题
2.2 利用教科书中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插图进行命题
3 利用教科书的图片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 利用教科书中漫画卡通人物插图改善学生应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