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霞
血液透析是一种专科性很强,技术含量较高,风险性较大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也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目前,全世界有80万以上的尿毒症患者是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随着透析人群的不断增加,相关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加强风险预防的管理是透析患者安全透析的保证,同时也使工作人员身心得到保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中心对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600例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15024例次血液透析治疗采取了一些列的安全隐患管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600例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患者进行了15024次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型,德国贝朗及日本东丽TR-8000型透析机,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日本-尼普洛130G透析器,日本-尼普洛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血管通路采用动、静脉造瘘,动、静脉直穿和双腔管置管。
2.1 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2.1.1 工作人员感染疾病 在操作过程中有被某些肝炎病原学、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风险。另外在操作中有被消毒液等化学物质损伤眼睛或皮肤;血透室通风效果不良将造成工作人员与患者呼吸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都将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1.2 护理人员护理失误 患者透析的效果与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行为密切相关。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技术不熟练,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仔细,应急能力低下,单独操作,均可造成护理失误风险。
2.2 血液透析中患者的安全隐患
2.2.1 血透患者的心理因素 绝大部分患者长期依赖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且经济、家庭、社会、生活自理能力等多方面压力使他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抑郁、焦虑、个性改变甚至有的自费患者容易产生绝望而潜存着自杀的念头。自费患者往往不按医嘱服药,透析中隐瞒症状不及时反映病情,甚至产生拔除穿刺针的念头[2]。
2.2.2 血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尿毒症患者多伴有心血管、造血、消化等系统功能低下或障碍,使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消化系统出血等并发症[1]。也会因干体重制定不准确、未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有的患者血透前血压不高也口服降压药等导致血透中生命体征不平稳,甚至发生休克。还有由于水源、管道消毒冲洗等原因引起热原反应,首次透析导致失衡都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2]。
2.3 设备故障
2.3.1 透析时电源中断风险 突然停电、透析机短路、电线老化等,主要表现为:停电报警、血泵停止,而血泵停止后果尤为严重,会直接导致整个血液管路及透析器的凝血,浪费患者宝贵的血液,从而促使医患矛盾的发生。
2.3.2 透析时水源中断的风险 驱水泵发生故障、输水管道断裂、水源不足或水处理机关发生障碍等,主要表现为透析器低水压报警(LowerWater)。
2.3.3 透析时水质异常的风险 反渗机出现故障,预处理系统设定时反冲,没按时消毒及维护,表现为患者血压下降、贫血、痴呆、心脏异常、骨软化、呕吐、致癌。
2.4 其他的安全隐患
2.4.1 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不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消毒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进行护理操作从而导致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高、损害大、后果严重的风险之一。
2.4.2 护患沟通不足 由于长期病重及经济原因,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态度较差,为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只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为治疗和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健康宣教在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我科的透析患者大多数是门诊患者,多数患者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这就要求护士反复地宣教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1,3]。
3.1 制定风险管理制,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 制定血液透析护理风险预案,组织分析、讨论血液透析潜在风险原因和后果,以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详细制定了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和紧急措施,透析器破膜,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热原反应,停电、停水等风险预案,根据工作量进行弹性排班,制定常见的血透急性并发症和机器报警应急处理预案,对上下机操作规程进行强化培训学习[2]。提高防护意识,做好防护工作,学会自我保护,减少职业损害。
3.2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责任心 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强调交接班的重要性,完善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并随时检查督促落实情况[5]。定期组织学习《执士执业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强化专科护士的责任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3 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解除患者紧张情绪[4]。由于透析患者大多数是门诊患者,他们不是每天在病房;平时的健康宣教,将患者分配给每个透析小组,在患者入院时,进行首次透析宣教,以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每个透析小组每次为患者透析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1,3]。
3.4 完善各种透析制度和流程 建立常见的专科护理流程,根据血透室的特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入室流程、规范交接班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等。根据工作量进行弹性排班,制定常见的血透急性并发症和机器报警应急处理预案,对上下机操作规程进行强化培训学习。同时制定了双休日、节假日的血透中心护理安全管理规范。
3.5 强化血液透析环境及设备的管理 良好的透析环境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做好透析环境的有效监测,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加强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标准预防,防止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和管路,产生医疗废物量多,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及医疗废物的流失。总之,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非常的强的工作,医护人员应本着强烈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总结血液透析的管理经验,降低其存在的各种风险。
[1]赵敏,血液透析风险的护理管理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10,3,5(9):69-70.
[2]何东娟,血液透析风险预防的管理.当代护士,2007,2:90-91.
[3]李姮瑛,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66-68.
[4]娄澜.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家庭护士,2008,6(7A):1766.
[5]周志红,透析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管理.现代护理,2008,4(6)79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