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筱囡
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 mg/24 h的,尿蛋白的检测可用于初步判断肾脏的功能、协助诊断其他系统多种疾病、进行疾病的动态观察及疗效评判等。尿蛋白检查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试验。在进行尿蛋白定性时,应综合各种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适宜的方法。尽管定性试验比较方便,但有时难以反映蛋白尿的实际含量,有条件时,最好进行定量检查。
1.1 磺基水杨酸法 在酸性条件下,磺基水杨酸的磺酸根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蛋白盐沉淀,沉淀生成的程度可反映蛋白质含量。该法灵敏,极轻微反应无意义。判断结果应及时,否则会使阳性增高。
1.2 加热乙酸法 掌握加热乙酸法检测尿蛋白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加稀乙酸使尿液pH减低并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 4.7),促使变性凝固的蛋白质进一步沉淀,并可消除因加热使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造成的浑浊。为避免因盐类析出所致假性浑浊,操作时务必按照加热、加酸再加热的程序。加入乙酸的量要适当,约为尿量1/10,过多或过少均影响结果准确性。加热试管上段的尿液,以便与下段尿液形成对照。加热乙酸法是最经典、最准确的方法。
1.3 干化学试带法 了解常用干化学试带模块3~7的化学组成、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蛋白质与指示剂的离子(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酯)相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超过尿液的缓冲能力,指示剂则发生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三联或多联干化学试带,广泛pH试纸。新鲜尿液。测定尿液pH如尿液pH<3或pH>8应调至5~6。检测将试带浸入尿中立即取出,吸去多余尿液,1min内与标准色板比色[1]。试带应干燥、避光保存,远离酸性和碱性物质。浑浊尿不影响比色,但尿液颜色异常将影响结果的观察。
2.1 浊度法 也叫蛋白质沉淀法,是目前测定尿蛋白含量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沉淀剂加人尿中使蛋白质沉淀而形成一定的浊度,经光度计或散射浊度计直接测定悬液中粒子的散射光。
2.2 染料结合法
2.2.1 直接法 通过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最大吸收率的漂移来检测的。优点是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快速,呈色稳定、灵敏度高。缺点是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呈色反应有正干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负干扰。考马斯亮蓝染料易附着于玻璃容器表面,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2.2.2 沉淀法 是蛋白质与结合的染料在TCA作用下共同沉淀下来,然后在稀碱溶液中复溶,再比色测定染料吸光度。常用染料:丽春红S、苯胺蓝[2]。优点是白、球蛋白反应较一致,灵敏度高。缺点是操作费事,不能自动化,未结合染料不易除尽,酸可溶性蛋白不被酸沉淀,可使结果偏低,氨基糖苷类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2.3 化学呈色法 利用试剂中无机离子与蛋白肽键反应而显色,不管蛋白质的种类如何,其肽键是一致的,反应颜色与肽键量成正比。常用的反应试剂:双缩脲试剂、福林(Folin)试剂、氧化铁一鞣酸试剂。在酸性沉淀剂中,钨酸沉淀蛋白质较完全,TCH不能沉淀某些低分子量糖蛋白。与其他方法比较,化学呈色法敏感性适中,干扰因素少,双缩脲法被推荐为尿总蛋白质测定的常规参考方法。
尿蛋白测定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可致假性结果,如尿酸盐含量高时,尿呈酸性反应,蛋白试纸法结果较实际情况低,磺基水杨酸法易呈假阳性;大量使用青霉素时,磺基水杨酸法易呈假阳性反应;使用造影剂时,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当尿呈强碱性时,出现蛋白试纸法假阳性反应,而磺基水杨酸法和加热醋酸法呈假阴性反应。当尿蛋白仅为一些特殊蛋白质时,蛋白试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均不敏感。因此,在进行尿蛋白定性时,应综合各种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适宜的方法。尽管定性试验比较方便,但有时难以反映蛋白尿的实际含量,有条件时,最好进行定量检查。尿蛋白定量一般进行24 h尿蛋白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能准确地反映每天排泄的尿蛋白量。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尿蛋白定性为阳性,尿蛋白定量为1~3 g/24 h。蛋白尿虽不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异指标,但尿蛋白含量对急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闻平,陈蕾,郭月芳,周春红.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测定的临床应用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09.
[2]王平平,王小兵,马文.尿蛋白/尿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分析及临床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