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洁梅 陈海容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广东云浮 527300
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对慢性肺心病的意义
廖洁梅 陈海容
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广东云浮 52730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细致的急性期护理及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指导的意义。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急性肺水肿护理及康复护理指导。 结果 全部患者好转出院,住院5~8 d,出院后无复发情况;患者多数能掌握肺心病相关知识,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 结论 通过细致的护理操作和康复护理指导,提高了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有重要意义。
肺心病;急性期;康复护理指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所致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治疗原则以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为主,必要时可应用利尿、扩血管药或慎用小剂量强心剂。缓解期要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
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9~83岁,平均(66.0±4.5)岁。60岁以上老年人35例,60岁以下15例。患者原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45例,支气管哮喘5例。患者有反复咳嗽、咳痰、呼吸急促15年以上,入院脉搏110次/min以上,呼吸30次/min以上,感胸闷、心悸、乏力不适,检查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1.2.1 体位 立即安置于抢救室,给予端坐位,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对其进行安抚以减少产生的焦虑和恐惧,使其精神放松,以减少体力的消耗及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的耗氧量。呼吸困难缓解后将其下肢抬高,增加静脉回流。加强病房管理,减少探视人次,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2.2 吸氧 立即高流量面罩给氧(6~8 L/min),湿化瓶内加20%~30%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通气,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水平,预防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平顺后及时调节氧流量2~3 L/min,湿化瓶内换上蒸馏水,以免发生氧中毒和酒精中毒。
1.2.3 加强病情观察 予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紫绀状态,以判断呼吸困难的程度,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肺部啰音变化。出现快速心率失常、血压急剧升高立即处理;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观察有无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症状。
1.3.1 休息与活动指导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15~30 min,温度控制在22~24℃。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其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易过度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如肺栓塞、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缩、压疮等。在无法避免长期卧床时,应经常深呼吸和做下肢自主或被动运动。
1.3.2 饮食护理指导 教育饮食治疗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肺心病多数有营养不良(占60%~80%),营养疗法有利于增强呼吸肌力及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肺心病是慢性疾病,在急性发病期间,体内的水分、蛋白质等大量消耗丢失,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营养饮食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家属对饮食治疗的认识,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的重要性。给予低盐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出汗多时应给钾盐类食物,饮食宜少食多餐,饭后不宜再进零食,尤其是晚餐,过饱可使消化道血流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力衰竭。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减轻心脏负担。
1.3.3 保持大便通畅 因用力排便,会使血压增高或兴奋交感神经,使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心衰。当患者活动、进食减少,往往会发生便秘,因此要积极预防,卧床,每日收缩腹肌数次,教会患者定时排便,进行适当锻炼,在病情允许时可下床活动。食物中应含丰富的纤维素,植物油有润肠道作用,烹调可适当增加植物油量,以帮助排便。
1.3.4 氧气疗法 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1~2 L/min,同时向患者说明其目的和意义。严格掌握吸氧的浓度和流量。高浓度吸氧会解除低氧血症对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从而发生呼吸暂停或变浅,加重了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
1.3.5 用药观察指导 (1)应用抗生素观察 肺心病患者抗感染治疗,药物须现配现用,以保持药效。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严格按医嘱用药,在用药的同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调节滴速,同时注意药效观察。(2)支气管解痉剂 氨茶碱是首选药物,应严格掌握该药的浓度及毒副反应。血药浓度>20 mg/mL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30 mg/mL时,则出现抽搐、心率失常等严重反应[2]。故静注或静滴氨茶碱时都应严格按医嘱调整速度。熟悉药物毒副作用,密切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各种变化,注意患者心率、情绪变化,氨茶碱用量每日不得超过1 g。(3)应用利尿剂观察 使用利尿剂,应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尤其是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及时补充钾盐,做好电解质监测和相关症状观察。(4)应用强心剂观察 肺心病伴有心衰时使用强心剂,要监测心率、心律变化,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病情稳定后需口服洋地黄制剂时,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心悸、头痛、黄绿视及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心率低于60次/min应停药。
1.3.6 运动疗法指导 运动锻炼能很好地改善心血管状态,还能锻炼呼吸功能,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本治疗的另一方面,作用不容忽视。卧床患者应常翻身,保持舒适的体位,3 h/次为宜,鼓励其自主运动,在床上作肌肉舒缩运动等。病情缓解期患者应根据其心肺功能情况和体力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散步、太极拳、气功、胸腹式呼吸或腹式呼吸运动、耐寒锻炼等,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加强心肺功能。
1.3.7 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能治愈且易复发。慢性肺源性心脏患者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忧郁等[3]不良情绪,这种情绪会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咳喘,对病情不利。因此护士应该注重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和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向其讲解不良情绪对病情不利等,经常谈心开导患者,使其重新树立希望,消除悲观情绪。
出院健康指导对患者的预后也非常重要。应告知其心态和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注重饮食管理和防病治病的常识;鼓励其戒烟、酒,注意防寒保暖,遵医嘱服药,随诊;病情稳定以后,根据患者年龄、心肺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指导适当的运动,指导有效的呼吸锻炼;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肺心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常疗设备的使用和清洁维护技巧。
经过氧疗、抗感染、纠正心衰、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患者症状逐渐消失,全部好转出院,住院5~8 d,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出院后无复发情况。通过护士示教指导,患者多数掌握了肺心病自我保健的方法和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出院后仍能进行病情观察,及时调整自我概念及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重新适应家庭、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再次住院率也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心病由于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发作,合并症多,不能彻底根治。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出现,发病率日渐增加,严重困扰着老人的健康问题,已引起医学界重视[4]。加强观察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延长患者寿命。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期中,对患者细致的观察,对病情详细的记录,悉心的操作护理程序,能及时地发现突发的问题和争取第一时间解决。悉心地照料患者的健康、饮食,指导适当运动和呼吸锻炼,重视其情绪和心理状况,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5]。通过护士示教指导,患者多数掌握了肺心病自我保健的方法和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出院后仍能进行病情观察,及时调整自我概念及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心态,重新适应家庭、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再次住院率也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有重要意义。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
[2]杲晓燕,安丽萍.对肺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5,3(32):156.
[3]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67-169.
[4]李爱奎,李庆芬.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高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及ADL受损的疗效评价 [J].广西医学,2008,30(7):1103-1105.
[5]徐红梅.肺心病急性期的护理和观察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90-91.
R473.5
B
2095-0616(2012)03-159-02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