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2-01-23 17:45:50罗银星蔡小平王笑民
中医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五脏扶正正气

张 影,罗银星,蔡小平,王笑民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河南 郑州450004;2.北京市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恶性肿瘤属中医学“积证”“瘿瘤”“噎膈”“岩证”等范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积病较重,为时较久,积而成块故难治。”《疮疡经验全书》对乳岩预后言:“此疾未破可疗,已破难治。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早治得生,若不治内溃肉烂见五脏而死。”故在治疗上具有治疗棘手、容易复发的特性。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之势,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故实事求是评价其作用和效果,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医疗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西医多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中医以辨证用药为主,若能将二者结合运用,将会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治疗原则

针对恶性肿瘤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特点,在治疗上主要从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入手。

1.1 治标与治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在恶性肿瘤复杂多变的病程中,常有标本主次之不同,因而在治疗中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标本治法的临床运用,一般是“治病必求于本”,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亦即“标急治标,本急治本,间者并行”。如肿瘤疗程中出现发热、剧痛、肿块迅速增大,舌质暗红,脉如偃刀状等,提示瘀毒急剧发展,故必须先用大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药治疗以挫其锐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培补元气、养阴补血、化痰软坚等多法综合运用的缓治法以善其后。

1.2 扶正与祛邪

恶性肿瘤的病程,也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肿瘤的进退。治疗过程中要扶正祛邪,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肿瘤的消散,正气的恢复,向痊愈的方向转化。故扶正祛邪是指导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法则。扶正祛邪的具体运用有扶正、祛邪,扶正与祛邪同用,先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等内容。《沈氏尊生·寒积症瘕痃癖痞篇》中言:“故治积聚者计,唯有补益攻伐相兼而进,方为正治,病深者伐其大半即止,然后候其脾胃健运而积聚自消……”《素问·六元正记大论》言:“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以此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如一些晚期肿瘤患者,癌细胞广泛转移,全身机能衰弱,出现恶病质时,则要以扶正为主,尤其要注意顾护脾胃,健运脾气,以保“后天之本”,补充营养精微物质。若一味追求肿块体积的缩小,则最终会导致正衰精竭人亡。

2 治疗方法

2.1 攻邪要不失时机

恶性肿瘤早期,因其邪毒炽盛,治疗主要立足于攻,“邪去则正安”,而此处的攻法,则不仅局限于张子和的“汗”“吐”“下”三法。从中医理论来讲,手术、放化疗、热疗等均能够遏制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能直折其势,均属于攻法的范畴。但这些攻法,较中医之攻法则更为峻烈,因其在遏制肿瘤的同时,对人体气血津液也造成了直接损伤。如手术可切除肿瘤病灶,直接祛除耗伤人体的有形肿块,但同时也直接损伤气血。放疗在灼伤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能够杀死人体正常的细胞,且因其大热能极大地耗伤人体阴津,造成气阴两伤;更甚者,血败肉腐,成为痈疡。化疗能遏制肿瘤的生长,但却耗伤气血、损伤五脏,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调,则现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肾脏主水功能失调,则现小便异常、水肿;心藏神功能失常,则现心悸、心慌等症状。但正是这种毒性,起到了以毒攻毒的作用,从而遏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临床上只要正气不虚、毒邪炽盛,均可用攻法治疗,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判断正气虚实的标准可有多种,根据临床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年龄:高龄者,80 岁以上。②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肝、肾等脏器的疾病。③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邪气盛衰的判断主要根据以下方面。①肿瘤的生长速度:连续监测一两个月,肿瘤病灶有迅速增大迹象。②产生的临床症状:病变器官组织功能失常或丧失,严重压迫周围器官,严重的副癌综合征。③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数值迅速升高,远远超出参考值范围。总而言之,只要正气较为充盛,就要不失时机的攻邪,能手术者首选手术,不能手术者,要进行放化疗,以免贻误时机,造成毒邪更进一步耗伤正气,机体虚不受攻。

2.2 慎用攻伐,以补为守,以守为攻

正气不足,尽管毒邪炽盛,也要慎重攻邪。切除手术、放化疗的确能够最大限度的祛除肿瘤病灶、杀死肿瘤细胞,但毕竟肿瘤和机体是一体的,在切除病灶、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气也是极大的损伤和打击,严重克伐正气,甚则造成正脱精竭,正气不存,阴阳离绝。因此,尽管毒邪炽盛,正气不足时仍要以扶正为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机体之所以产生肿瘤,正是因为正气不足,形成了促使肿瘤生长的环境,扶正后,则从根本上祛除了肿瘤赖以存在的内环境,激发自身的抗邪能力,达到“正盛邪自去”的目的。此即以守为攻之意,甚至可以使正气充足后,再进行攻邪。

2.3 攻补结合

攻邪扶正要不失时机,有所侧重,但应用中并非单纯的攻或补,二者是紧密结合的。在手术前后,化疗、放疗的前、中、后,均可以用补法扶助正气,以使机体能够承受攻伐,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即所谓的“减毒增效”作用。在机体虚弱,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时,就要以辅助正气为主,但也兼以稍稍攻邪,以遏制其争夺营养之势,使补不枉补。待正气旺盛后,再争取攻邪的机会。

3 中药的用药特点

3.1 重视脾胃肾,固本为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藏精,以濡养五脏,脾肾两脏,人体之本元,是先后天之本。故治疗中,尤其要固护脾胃肾,使得气血生化有源,精有所藏,五脏才得以濡养,治疗则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常用药有补气血、补肾填精药,如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首乌藤、鸡血藤、沙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桑寄生、巴戟天等。

《黄帝内经》指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李东垣进一步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均说明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中,攻邪法均可损伤胃气,所以在用药时,要重视顾护胃气,助胃消食,常用药物有鸡内金、谷麦芽、焦神曲、焦山楂、砂仁、神曲、法半夏、藿香、佩兰等。

3.2 清热解毒,攻伐有力

恶性肿瘤毒邪炽盛,易化热化火,耗伤气阴,非苦寒之味不能折其势,故在用药中,多加入清热解毒药,以遏制肿瘤。常用药物有黄药子、龙葵、白英、藤梨根、石上柏、蛇莓、白花蛇舌草、黄芩、败酱草、草河车等药。

3.3 行气活血化痰,入络搜邪

肿瘤为气滞痰凝血瘀而成,《灵枢·百病始生》指出:“凝血蕴里而不散……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医林改错》曰:“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在治疗时多用行气活血化痰之品,如川芎、郁金、姜黄、香附、莪术、当归、全瓜蒌、鱼腥草、海藻、浙贝母、夏枯草、僵蚕、生牡蛎等。

久病入络,久病在血。恶性肿瘤,邪毒深入在里,一般的行气活血药难以奏效,在用行气活血药物时多加入虫类药物。叶天士有“籍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每取虫蚁迅速……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之论。常用药有蜈蚣、全蝎、水蛭、穿山甲、地龙等。

4 小 结

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治疗棘手,容易复发的特征,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优势,若能各取所长,则将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应着眼于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结合本病临床实际,则可概括为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本文对扶正与祛邪的具体治法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恶性肿瘤早期要立足于攻伐,正气不足,则要慎用攻邪。治疗过程中要攻补结合,尤其是在手术及放化疗的前、中、后阶段,把握补法的力度,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在用药上需重视脾胃肾,将固本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结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的应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中的良好作用。

[1]王笑民.癌症攻防策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2]郁仁存.中医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王洪图.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周宜强.实用中医肿瘤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通信作者:王笑民,教授,北京市中医医院,ntxm100@ sina.com

猜你喜欢
五脏扶正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34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正气方天祥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44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6
失眠与五脏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24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3:06
画说中医
清风正气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