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煜, 尹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且出生体质量不足2 500g的新生儿,这部分婴儿的机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其生理功能低下,如吮吸能力差、胃容量小、吞咽反射弱、肠管运动差等,抵抗力及适应性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加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护理非常重要。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3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良好的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04/2012-07收治的3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29~32周9例,~35周16例,~37周5例;体质量小于1 500g 6例,1 500~2 000g 21例,~2 500g 3例。
1.2 诊断标准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小于259d)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质量小于2 500g的新生儿[2]。
1.3 纳入标准 (1)胎龄在29~37周;(2)体质量在1 000~2 500g。
1.4 排除标准 (1)足月低体重儿和早产体质量大于2 500g的早产儿;(2)严重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
1.5 护理方法 3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胃肠喂养的基础上均给予部分静脉营养支持,并在期间给予精心的综合护理。
1.5.1 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减少噪音,避免强光照射,尽量减少外界刺激等[3]。
1.5.2 保暖护理 患儿出生后应尽早安置于预热的中性温箱中,注意温箱的温度,严格按照患儿体重、胎龄等进行调节,一般保持体温在36~37℃为宜;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并加强巡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每1~2h监测患儿体温1次,昼夜波动应小于1℃;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迅速,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对于病情许可的患儿,酌情给予温水浴,每日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热量产生。
1.5.3 呼吸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及心率变化,对于呼吸暂停超过15s的患儿应立即给予托背及弹足等,以刺激患儿呼吸,并酌情给予低流量吸氧,注意调节吸氧的时间及氧浓度,避免持续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防止生理性黄疸及贫血的发生;同时对于喂奶时易出现发绀的患儿,可在喂奶前后给予适当吸氧;对于反复呼吸暂停的患儿,应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静脉滴注氨茶碱,第1次给予5mg/kg,12h后给予维持量2mg/kg,维持呼吸至平稳。
1.5.4 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讲解注意事项等,告知产妇在喂乳后应竖抱患儿,并轻拍患儿背部,以排除吮吸时吸入胃内的空气,防止溢乳;对于能吞咽而吮吸能力差的患儿,酌情采用滴管,将乳汁缓慢滴入进行喂养;对于吮吸能力差,吞咽障碍的患儿,酌情给予鼻饲母乳;30例患儿均给予部分静脉营养,以满足患儿对营养的需求,同时避免单纯葡萄糖输入的不良影响,如难以满足患儿能量的需求,对患儿智力发育造成损伤等。
1.5.5 并发症的预防 医护人员应做好患儿的消毒隔离工作,如室内每日都必须进行消毒,患儿的治疗及护理前后均应采用流水七步洗手,奶瓶奶嘴使用前后灭菌消毒等[4];定时帮助患儿拍背翻身,以促进其肺循环,避免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酌情给予维生素K,有效预防患儿血中凝血酶不足而发生出血;尽量限制患儿家属探视,同时严禁患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
1.5.6 病情观察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情往往不稳定,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如颜面有无青紫、皮肤有无黄疸或硬肿、呼吸节律或频率有无反应低下等,详细作好记录,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交接班护理工作。
1.5.7 出院宣教 指导产妇正确护理患儿的方法,如有效的喂养方法,并嘱其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智力、眼底及生长发育情况;做好随访工作,及时了解患儿的康复情况。
3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经过有效治疗及精心护理,治愈29例,治愈率达96.67%,自动放弃治疗(因经济原因)1例,占2.33%,无一例病例死亡。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先天发育极不成熟,为了确保其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非常重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量较轻,皮下脂肪较少,产生热量少,加上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热量散失快,导致其体温相对偏低,适宜的保暖措施是抢救的关键[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呼吸功能较差,有的甚至发生呼吸暂停,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患儿缺氧及窒息死亡。由于其围产期不足,导致能量贮存不充分,加上患儿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需求较多,而患儿的消化功能较差,吸吮吞咽弱,反应低下,易出现溢乳和呕吐等,使喂养的难度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抵抗力较低,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的康复提供有利保障。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心、细心及责任心,并给予患儿科学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以最大程度确保未成熟儿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对本院3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积极开展良好的环境、保暖、呼吸、营养、并发症预防、病情观察及出院宣教等护理措施,减少了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成活率,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黄丽霞.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杂志,2010,2(2):174-176.
[2]沈晓明,王卫平.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J].儿科学,2008,1(7):88.
[3]仇桂华,何燕平.“鸟巢”护理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33):6124.
[4]王相虹.早产低体重儿6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84.
[5]康华.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