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育种如何突围?

2012-01-23 16:28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商业化种业农作物

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去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企业是我国商业化育种的主体。

所谓商业化育种,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产出新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要具有商业价值的现代育种方式。

我国商业化育种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种业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企业逐步登上种业舞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部分技术领域居于世界前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国种业水平仍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玉米平均单产水平相当于美国平均单产水平的60%,大部分高端优质蔬菜品种资源来自国外,规模化养殖场80%的畜禽原种依靠进口。商业化的农作物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相对落后,多数企业及科研单位还长期处在传统的常规育种阶段,科研经费依靠国家投入,科研水平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相对分离。而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

中国有着巨大的种业市场。目前,全球种业前10位的跨国集团全部进入我国,巨资投入玉米、大豆、蔬菜、林果花卉等领域的科研开发与市场营销。

就当前形势而言,众多业内专家及从业者认为,从战略角度考虑国内种业发展的布局,创新商业模式、扶持优质品种已经刻不容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细化到了农业发展的细节领域,尤其对种业发展给予了特别重视,做强做大种企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推动商业化育种。这将是种子产业应对国内外挑战的战略选择,是种业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布局的重大变革,也是种业各方利益的重大调整。

伴随政策的出台,有关中国应建立什么样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的讨论也不绝于耳,科研院所与企业怎样分离等话题在业界热议。虽然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我们相信,这种探讨对于勾画未来中国商业化育种的蓝图将大有裨益,将有助于在吸收国外成功商业化育种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商业化育种之路。

猜你喜欢
商业化种业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