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一例

2012-01-23 13:44郭鹏周明香张宁刘春利陈海荣宋蓓
中国防痨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疱性药疹性皮炎

郭鹏 周明香 张宁 刘春利 陈海荣 宋蓓

患者,男性,54岁。2011年12月4日因“咳嗽、咯痰2月余”在当地就诊,行胸部CT检查见右肺上叶病变,内可见空洞,痰中查到抗酸杆菌2+(1~9条抗酸杆菌/10视野),诊断为“肺结核”,遂应用2HRZE/4 HR方案抗结核治疗。2012年1月20日开始出现全身皮肤起红斑、丘疹,伴瘙痒,至当地胸科医院住院治疗,考虑为药疹,予以停用抗结核药物并给予葡萄糖酸钙、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2012年2月8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全身皮肤仍潮红、肿胀,并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部分表皮剥脱,遂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就诊,考虑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肺结核,建议至我院治疗。2012年2月9日门诊以“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肺结核”收住入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36.9℃,心率8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32/69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神志清,精神差,平车推入病房,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潮红、肿胀,有大片脱屑,部分表皮剥脱,皮肤糜烂、缺损。颜面部水肿,双眼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轻度发绀,黏膜糜烂、结痂,可见有脓性分泌物。咽部充血,扁桃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均等,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腹部、神经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2012年2月9日查肝功能和血液电解质:丙氨酸转氨酶12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46 U/L,γ-L-谷氨酰转移酶77 U/L(动态法),白蛋白26.9 g/L,钠135 mmol/L,钾4.4 mmol/L,氯98 mmol/L,钙总量1.79 mmol/L。同一天查血常规:白细胞4.68×109/L,红细胞4.43×1012/L,血红蛋白127 g/L,中性粒细胞0.667,血小板100×109/L。

入院后请烧伤整形科及皮肤科专家联合会诊,予以:(1)人免疫丙种球蛋白(2.5 g/瓶,50 ml/瓶,浓度5%),每次200 ml 10 g静脉滴注,1次/d,共应用5 d。(2)甲强龙(40 mg/支)每次120 mg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共应用5 d;并应用奥美拉唑(40 mg/支,40 mg/次)静脉推注,2次/d,保护胃黏膜;复方甘草酸苷胺(20 ml/支,20 ml/次)静脉推注,2次/d,保肝治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防止电解质、血糖紊乱。(3)注意加强黏膜护理:1∶10 000高锰酸钾清洁外生殖器,用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口腔念珠菌感染,并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治疗。(4)紫草油、纳米银抗菌凝胶(外用药物涂抹全身,干燥即用,按需应用)外用治疗,注意保护性隔离。(5)应用亚胺培南(0.5 g/支,0.5 g/次,静脉滴注,3次/d)、利奈唑胺(0.6 g/袋,0.6 g/次,静脉滴注,2次/d)、葡萄糖酸钙(10 ml/支,10 ml/次,静脉推注,2次/d)、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片,4 mg/次,口服,3次/d)、复方氨基酸(250 ml/瓶,250 ml/次,静脉滴注,1次/d)、脂肪乳(250 ml/瓶,250 ml/次,静脉滴注,1次/d)抗感染、抗过敏、补液、营养支持治疗。10余天后,患者皮损明显好转,遂静脉滴注阿米卡星(0.4 g/次,1次/d)、对氨基水杨酸钠(8 g/次,1次/d)及口服中成药优福宁(4粒/次,3次/d)抗结核治疗,经观察未再有皮疹及其他过敏现象发生,应患者家属要求,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讨 论

药疹是指药物经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根据药疹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型、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和固定性药疹6种[1-2]。本例属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为严重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性皮肤病,起病急,进展迅速,治疗周期长。该病除皮肤病变外,机体各系统、脏器可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病情特重或救治不当,死亡率可达10%~20%,死亡原因多为原发疾病恶化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如感染(肺炎、败血症)、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病等。

2 HRZE/4HR方案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结核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皮肤不良反应亦有发生,但多为在疗程中发生皮肤潮红、瘙痒、鹅口疮、丘疹、溃疡、皮肤变色等症状[3],本例所出现的全身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者不多见。本例从发病情况及药物治疗看,考虑为抗结核药物所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4种抗结核药物均未再次使用,根据报道,利福平所致可能性最大[4]。患者用药1.5个月后出现,进一步说明长期应用药物后易出现药物性皮炎。因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尤其在应用利福平时,除应注意肝肾功能的检查外,还应注意是否有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皮疹或瘙痒时要想到有药物性皮炎的可能,并立即停药作相应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1]朱桂花,宋绪彬,王春英.药物性皮炎的分类与防治.社区医学杂志,2011,9(3):18-19.

[2]丁洁卫,唐志华,张林,等.抗感染药物致剥脱性皮炎102例.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25(2):164.

[3]何铁牛,韩永兴,陈彬.抗结核固定复合剂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2):828-830.

[4]李琦,孙莹,段亚倩.409例主要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房,2008,19(8):620-621.

猜你喜欢
疱性药疹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药疹虽小,可不要大意
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乱吃消炎药 当心重症药疹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重症患者药疹,你关注了吗?
大疱性鼓膜炎快速无创止痛
1 883例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