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淳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02)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的管腔,包括主椎管(中央椎管)、侧椎管(神经根管)因某些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结构异常,导致一个节段或多个节段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变窄,卡压了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患者主观症状重而客观体征少,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患者出现症状后大多数呈缓慢进展,保守治疗难度高、效果差,多数患者最终选择手术减压内固定方法获得比较稳定满意的疗效。
《伤寒论》的诊病方法是六经辨证。柯琴云:“岂知仲景约法,能合百病,兼赅于六经而不能逃六经之外,只有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诸病名目上寻枝叶。”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也不例外,故笔者近年来对六经辨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进行了一些探索,兹举数例,以作引玉之砖。
韩某某,男,68岁,间歇性跛行近20年,伴左下肢放射痛。CT:L4/5椎间盘突出,L5/S1左侧侧隐窝狭窄。无汗,脉浮,舌淡苔薄白。辨证:风寒稽留太阳,循经入腑,经腑合病。治则:疏散风寒、利水。方宜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生麻黄5g,川桂枝5g,杏仁10g,生甘草 10g,猪苓 20g,茯苓 20g,泽泻 15g,白术20g,大枣10枚 ,生姜3片。服用月余,症状全消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患者腰腿疼痛、无汗、脉浮属太阳证,麻黄汤主之;患者患病已20年,当循经入里,但未见里证,未传入里则必定仍旧稽留太阳经而传太阳之腑,形成太阳蓄水证,故为太阳经腑合病。太阳蓄水证的主方是五苓散,与麻黄汤相合散风寒利水,方证合拍,故患者多年宿疾一鼓而定。五苓散证其主症是消渴、小便不利,但临床上见症未必一一对应,需要临床医师仔细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守株待兔、胶柱鼓瑟。
朱某某,男,53岁受凉后腰腿痛,下肢麻木,伴间歇性跛行1月,CT:L5/S1椎管狭窄。无汗,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浮弦紧。辨证:外受风寒,驻留太阳,由表及里,伤及少阳,太阳少阳合病。治则:疏散风寒、和解少阳。方宜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药用:生麻黄5g,川桂枝 5g,杏仁 10g,生甘草 10g,柴胡 1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5g,大枣10枚 ,生姜3片。服用1月,诸症均愈。
按语:“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患者有受凉史,寒邪由太阳经入侵,症见无汗身痛、脉浮紧,虽已一月但表邪仍未解,故仍需麻黄汤发其汗。同时患者兼见口苦、苔黄腻、脉弦等症,此乃病邪由表及里,累及少阳经,“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故该案患者属太阳少阳合病,予麻黄汤合小柴胡汤而获良效。
林某某,女,54岁,间歇性跛行,伴左下肢疼痛3年。MRI:L3/4、L4/5、L5/S1椎间盘向椎体周围膨出,压迫蛛网膜下腔形成局限性弧形切迹,两侧侧隐窝狭窄,L4/5、L5/S1两侧神经根略受压。下肢畏寒,精神欠振,舌质较淡,脉沉。辨证:寒邪入脏,少阴太阳合病。治则:温阳利水。方宜四逆汤、肾四味合五苓散加减。药用:附子15g,干姜35g,炙甘草45g,猪苓、茯苓、泽泻各25g,炒白术 25g,桂枝 12g,仙灵脾 20g,菟丝子20g,补骨脂20g。7剂,水煎服。二诊:症状有所减轻,原方7剂。三诊: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不欲饮食,脉弦缓。
证属:少阴少阳太阳合病。方宜四逆汤、肾四味合五苓散、小柴胡汤加减。药用:附子12g,干姜25g,炙甘草45g,猪苓、茯苓、各泽泻 25g,炒白术 25g,桂枝12g,仙灵脾 15g,菟丝子 15g,柴胡 15g,半夏 15g,黄芩35g,党参15g,大枣12枚,生姜5片,7剂水煎服。四诊:间歇性跛行显减,觉腰腿酸痛板滞,自觉燥热,无汗,脉弦数。辨证:太阳经腑合病。方宜葛根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猪苓、茯苓各15g,泽泻15g,白术15g,桂枝 10g,葛根 20g,生麻黄 15g,白芍 10g,生姜 15g,大枣12枚,炙甘草10g,玄参30g,南沙参30g,熟地黄30g,7 剂,水煎服。
五诊:腰腿酸痛、板滞显减,上方7剂。六诊后予徐徐温养阳气、补益肝肾,调理3月余而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患者下肢畏寒,精神不振,脉沉,乃是少阴病的表现。汪琥言:“少阴病,本脉细微、但欲寐。今轻取之,微脉不见,重取之,细脉几亡,伏匿而至于沉,此寒邪深中于里,殪将入藏……”,结合脉象及临床症状考虑,患者属寒邪入脏。“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故首诊取四逆汤合肾四味(减枸杞,恐其寒凉)投之,温里逐寒。患者兼有下肢疼痛,乃太阳表邪未解,内传是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属足太阳膀胱经之腑证。故同时再加入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二诊患者已觉症状有所减轻,考虑已切中病机,原方续进。三诊患者脉象由沉转为弦缓,不欲饮食,乃邪由少阴转属少阳;脉弦,默默不欲饮食,均属小柴胡汤证;邪由阴出阳,故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四诊患者自觉燥热,脉象转为弦数,并觉腰腿酸痛板滞。此乃病邪由寒化热,由里出表之兆。“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故原方去温阳和解之剂加入葛根汤及养阴清热之剂而获全功。
近年来笔者采用六经辨证为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较之八纲辨证优势明显,且远期随访比较稳定,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