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远华
河南商丘市中心医院 商丘 476000
2006-06—2010-06我科对12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七叶皂苷钠静滴配合牵引理疗,取得较好疗效。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26~58岁,平均37岁;发病至入院1~12d,平均3d。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腰痛和典型的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其中单侧下肢疼痛93例,双侧下肢疼痛27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示腰椎不同程度侧弯46例,退行性变69例。CT示L4~5椎间盘突出33例,L5~S1椎间盘突出26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61例。其中外侧型突出91例,中央型突出29例。所有病例均无骨质破坏,椎间盘突出边缘整齐,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根据患者症状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间断性腰椎牵引,牵引力线与病变椎间隙平面垂直,牵引力为体质量的1/8~1/5,1h/次,2次/d,12~14d一疗程,无论症状是否消失,绝对不能下床及坐起。七叶皂苷钠20mg静滴,1次/d,共用5~7d;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针10mg,1次/d,共用3~5d。患者症状缓解后,即在床上行拱桥式腰背肌锻炼,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症状完全缓解1周后带腰围下床,避免弯腰及负重。
120例患者中4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采用手术治疗,其余116例通过12~24d(平均16d)治疗,腰腿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按日本NaKano标准[1]:(1)优: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工作;(2)良:仍有腰背痛不影响日常生活;(3)可:症状轻度改善;(4)差:症状加重。120例患者中,优95例(79.2%),良14例(11.7%),可7例(5.8%),差4例(3.3%),优良率90.8%。
3.1 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是人体负荷最重的部分,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这一结构在壮年时即可出现退行性病变而逐渐降低其抗压力。一般认为20岁以后椎间盘的髓核含水量即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反复承受挤压、屈曲和扭转等负荷,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压力作用最大处,即纤维环的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这种变化不断积累而逐步加重,裂隙不断加大,使此处的纤维环逐渐变为薄弱。在此基础上,由于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的轻度外伤,甚至一些日常活动使椎间盘压力增加时,均可促使退变和积累性损伤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已变性的髓核组织由纤维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神经根对直接机械压迫非常敏感,但不是神经根受压都能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很多影像学上有明显椎间盘突出者,并未产生相应临床体征,所以机械性压迫不是神经根痛和功能障碍的唯一原因。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发生急性症状的机制,主要有机械受压、化学性神经根炎和自身免疫3种学说[2]。多数学者认为,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具有两种效应:一是引起静脉淤血,造成与神经根伴行静脉怒张,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神经根的功能障碍;二是突出的髓核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可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的炎性反应,释放组织胺、缓激肽等炎性介质,具有刺激和致痛作用[3]。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而外伤则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是引起腰腿痛的根源,而神经根缺血、缺氧、水肿及化学性炎症是引起腰腿痛的直接原因。
3.2 治疗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虽可解除压迫、去除病痛,但有术中损伤血管神经、术后腰椎不稳及相邻椎间关节退变加重等风险。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要病理变化为神经根水肿的特点,我们认为采用七叶皂苷钠结合卧床休息及物理治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因为卧床休息可去除机体对椎间盘的压迫,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和化学刺激,有利于神经组织的恢复。而持续的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加大,研究证明用50kg的牵引力,可使L3~S1间隙增大5mm,使椎间盘内产生负压[4],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部分还纳。本组120例患者,经7~25d牵引后,87例影像学证实突出的椎间盘有不同程度回纳,占72.5%,其中23例MRI显示突出消失,占19.2%,证明突出椎间盘已复位,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七叶皂苷钠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抑制组织的炎症和肿胀。临床已有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报道[5]。有人将其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取得明显效果[6]。有学者认为,七叶皂苷钠的作用与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无差异,但我们认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神经根水肿,而七叶皂苷钠在消除神经根水肿方面有独特作用,所以我们主张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七叶皂苷钠的消炎抗渗出作用使其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发挥很好作用。
3.3 适应证选择 国际腰椎研究会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型。总结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例后我们发现,发病后治疗越早,影像上突出物与神经根分界较清的患者效果越好,包括突出型及部分脱出型,但对于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压迫较久、反复发作的患者效果较差,所以上述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患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1] NaKano N,NaKano T.Surgical technique of anterior extropenitone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J].Operation,1987,41:1.
[2]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1996:470.
[3] Olmarker K,Rydevik B.Pathophsiology of sciation[J].Spine,1991,16:223.
[4]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700.
[5] 袁治国,方岩.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5):334-335.
[6] 王力,邓运明,胡立敏 .四步疗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2002,23(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