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东 孙丽萍
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平顶山 467000
我科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急性肝肾阴虚型脑梗死5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疗指南》[1]及中医内科学肝肾阴虚型症候标准[2]:均以突发肢体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梗死,中医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2 一般资料 入选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63.2岁;原发病:高血压18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3例;极重者3例,重者17例,普通者5例,轻者5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62.6岁;原发病: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极重者3例,重者17例,普通者8例,轻者4例。2组性别、年龄、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伴发疾病、CT或MRI检查及病灶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调控血压、吸氧、超早期静脉溶栓、急性期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治疗、康复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80g,山药60g,山茱萸60g,泽泻30g,茯苓30 g,丹皮30g,水蛭10g,地龙10g,全虫10g,痰热较重者加胆星10g,川贝10g清热化痰;心中烦者加栀子15g,黄芩15g清热除烦;失眠多梦者加龙齿10g,夜交藤10g镇惊安神等,1剂/d,加水500mL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或鼻饲,3周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西医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治愈:偏瘫症状消失,肌力恢复到5级,生活可自理,患侧肢体恢复≥81%;显效:患侧肢体肌力达3级以上,上肢肌力恢复到3~4级,能下地行走,肢体恢复56%~80%;有效:瘫痪肢体肌力较治疗前明显恢复,借助外力可下地行走;无效:遗留偏瘫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死亡,肢体恢复11%以下。
治疗组30例患者,显效10例(33.33%),有效16例(53.33%),无效4例(13.33%),总有效26例(86.67%);对照组30例中显效8例(26.67%),有效12例(40%),无效10(33.33%),总有效20例(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素问·上古通天论》说:“五八,肾气衰,年四十,阴气自半。”肾内寓真阴真阳,为五脏之本,肝肾阴虚,肝为血海,肾藏精以化气,生髓化血,肝肾同源,肝肾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脑络畅行则脑神旺盛,清灵畅达,若肝阴亏虚,元气不足,五脏气化乏源,则肝无所藏,血不濡筋,筋脉失养,血不营络,变生内风,挟痰挟热挟淤,流窜脑络致半身不遂,麻木,口眼歪斜,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由此可见中风病位在脑,肝肾阴虚为其根本,血瘀为标,而兼痰热毒等病理因素,治疗当滋补肝肾阴液,活血通络等,方用六味地黄汤,该方出自宋代名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该方三补三泄,以甘淡利窍,柔润治肾,补泄兼施,滋阴不助湿,利水不伤阴,《石室秘录·血治法》推崇治疗中风要用六味地黄汤,方中熟地为君,熟地甘柔滋肾阴、填精髓,补肾水滋肝木,肝木得养则血有可藏之经,山茱萸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以主运化,补后天之本,泽泻淡泄肾浊,茯苓渗利脾湿,二味和用以引浊下行,丹皮凉泄肝火,以利山茱萸之养肝,水蛭“破淤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损气分,”本品味咸走血,味苦能疏泄,有逐瘀通窍之功,地龙、全虫咸寒体滑,善走窜,能活络通痹,亦有清热熄风之功,两种药物合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大增,诸药和用,阴血充,经脉通,诸证遂愈。现代研究也证实六味地黄汤具有减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细胞作用,还能改善或降低血黏稠度,减少血管内血流阻力,提高缺血灌流量,减少缺血范围,改善临床症状[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3],水蛭主要成分为多肽类、肝素、水蛭素等,可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质的作用,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小动脉痉挛、清除自由基、调节神经等作用,地龙有效成分有蚯蚓纤溶酶、蚯蚓解热碱及胆甾醇等,具有抗凝、溶栓、镇静、抗炎、改善血液流动性而消除血液淤滞,并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溶解血栓,还有抗脂质过氧化,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消除动脉斑块,促进血管内皮的表达,改善梗死周边区的微血管供血和侧支循环,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并可减少对西药的依赖性,降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满意。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张伯萸 .中医内科学 [M].5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2-10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协作组 .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9(1):55.
[4]田国庆,郭赛珊,卢贺起 .补肾活血方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小数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