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秀娟 谭志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由多种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该炎症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和气促等为主,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流气流受限,可自行缓解和经治疗缓解[1],但病情较重者则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从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极为重要的。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进行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于我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全部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2003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本组56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2岁;轻度18例,中度19例,重度21例;诱因:与感染因素有关28例,与过敏因素有关20例,与劳累因素有关5例,与精神因素有关3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由于哮喘患者大多容易反复发作,加之夜间发作加重,所以患者多伴有烦躁、恐惧、焦虑、精神紧张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因此,我们应该主动、热情、亲切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孤独感和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消除顾虑,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2 严密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当经常深入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严密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度,有无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并做好护理记录。
1.2.3 一般护理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新鲜和流通,保持温度与湿度的适宜;每天定时开窗以通风换气,尽量减少病室内过敏原的存在,如不摆放花草及皮毛制品、不放置异味食品、不使用陈旧被褥以及禁止吸烟等,打扫病室时要采用湿式清扫。患者哮喘发作时应当绝对卧床休息,在极度气急时应予以以高枕卧位或半坐位,或在床上放置一床头桌,使患者上身尽量前倾,以有利于呼吸肌运动以及膈肌的扩张。饮食应当给予营养丰富、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等),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并向患者宣传合理的饮食对增强抗病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还要鼓励患者在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如有计划地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踏车等。
1.2.4 氧疗护理 明确告知患者氧疗是治疗的一种方法,在患者呼吸困难、缺氧症状明显或紫绀时应立即给予吸氧。给氧时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为2~4 L/min,面罩吸氧为4~6 L/min,吸氧期间每15~30 min巡视一次;保证用氧安全有效,细心观察患者用氧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时调节氧流量的大小,定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消毒。
1.2.5 呼吸道护理 由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会发生呼吸加快、出汗增多、脱水以及产生痰液,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和稀释痰液,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给予雾化吸入和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改善呼吸道功能,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
1.2.6 药物治疗的护理 正确使用药物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在用药之前我们应当让患者了解药物的用法、剂量、浓度、疗效、维持疗效的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茶碱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速度,口服平喘药一定要在饭后服用。气雾剂吸入治疗哮喘最主要的方法,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吸入方法、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剂量;并告知患者吸入剂若是激素类药物,为减少声音嘶哑、口咽炎或霉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在吸入后要及时充分漱口。
本组58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精心细致的综合护理后,均在6~12 d后治愈或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一种以变态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具有反复发作、呼吸困难以及带哮鸣音等特点,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业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发病者有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流气流受限,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和气促等症状为主,病情严重者无法自理,面部发紫,心率过快以及有濒死感[3]。在对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综合护理中,笔者深刻的体会到,护理人员应当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密切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掌握该疾病的特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的护理,指导正确饮食、有效排痰,保持环境的清洁与空气的新鲜,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复发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5:53-5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7-1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8(11):737-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