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丽娟
心绞痛发生于大的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狭窄加重,导致一过性的透壁性心肌缺血,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严重时会使病患猝死;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强化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59例,其中有46例属于变异型心绞痛,且无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心功能在 Ⅱ 级以上,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5岁。在46例病患当中,有高血压病史的19例,有冠心病史的21例,出现心前区闷痛的有35例,在到我院就诊时均给予血压、HR、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发现其血压130~175/75~100 mm Hg,HR 为58~80bpm,心电图 ST段出现异常变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使用β-受体阻滞剂强化治疗:对以确诊的病患给予美托洛尔12.5 mg/d,逐渐增加至50 mg/d,分两次服,每天最晚服药时间在17:00以前,氨氯地平2.5 mg、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0.1g拜阿斯匹林1次/d,辛伐他订20 mg每晚服用治疗,同时叮嘱病患忌烟酒和不可剧烈运动[1],在连续服用治疗3个月后再回我院复诊检查,同时记录数据并输入电脑。
1.2.2 对照组 使用常规治疗:同样对以确诊的病患除美托洛尔外,其他上述药物均服用,同时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混合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7 d,叮嘱病患注意忌烟酒和不可剧烈运动,在连续服用治疗3个月后再回我院复诊检查,同时记录数据并输入电脑。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症状分为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并且心电图中的ST段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电图ST段缺血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各项参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强化治疗明显减少心绞痛次数和疼痛程度,观察组显效16例占67.8%,有效6例占28.6%,无效1例占3.6%,不良反应1例占3.6%,其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中显效9例占39.8%,有效8例占32.1%,无效6例占28.6%,不良反应4例14.3%,其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变异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为主导致的冠状动脉管腔一过性狭窄,而引起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是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或粥样硬化斑块,吸烟、感染也可致内皮松弛因子下降,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变异型心绞痛,虽然能够缓解或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但效果不稳定,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收缩压,抑制心肌收缩力而降低心肌耗氧,延长心脏舒张时间,利用心脏灌注,并可使血流重新分布,改善心肌缺血,同时抑制心肌重构、心肌肥大,减轻冠脉的挤压;抑制血管的重构,使内皮细胞膜稳定,配合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调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从根本上改善冠状动脉痉挛。
综上所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强化治疗变异型心绞痛能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次数,缓解疼痛的程度,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合理观察应用。同时应注意的是严格掌握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长期用药不宜立刻停止,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变化,若症状加重,不宜继续使用,原则上β-受体阻滞剂不宜单独用于变异型心绞痛。
[1]周敬群,黄益玲,胡斌,等.β-受体阻滞剂强化治疗变异型心绞痛5例临床探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19(6):381-384.
[2]周敬群,黄益玲,曹林生.β-受体阻滞剂强化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探讨.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8,28(3):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