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亮,杨克雅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开封 475000)
荨麻疹性血管炎中年妇女多见,其皮疹似一般荨麻疹,不同点是可出现中心紫癜,少数如多形红斑,且持续时间长,有烧灼痛感。其风团样皮疹上可有水疱及浸润,但无坏死,消退后遗留色素斑或脱屑,自觉痒感,可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及肿胀、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本病常是皮肌炎、变应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早期症状,故应密切观察病程变化。目前西医对此病研究较多,但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运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全部来自2009年1月—2011年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 25~47岁,平均(38.00±1.02)岁,病程最短 1周,最长 2年。纳入病例标准: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血管炎分类标准者。排除病例标准: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者。
1.2 治疗方法 所选病例均采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方药如下:金银花 15 g,玄参 15 g,当归 10 g,公英 15 g,连翘 10 g,赤芍 10 g,鸡血藤 15 g,紫草 10 g,甘草 6 g。用法:1 剂/d,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服,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判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公布的《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者。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
30例患者中,治愈19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00%。
典型病例:女,41岁,于2011年1月10日以“腰部及双下肢多发红色皮疹2月余”为主诉求治本科。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双下肢多发红色苔藓样皮疹,伴肢体多关节疼痛,无关节肿胀,在本院皮肤科诊为“荨麻疹性血管炎”。服用小量泼尼松片及非甾类抗炎药治疗,皮疹及肢体关节疼痛均有好转,但渐停药后又出现上述症状。一诊:患者舌红,苔白,脉数,中医辨证为血热瘀结,处方:金银花15 g,玄参 15 g,当归 10 g,公英 15 g,连翘 10 g,赤芍 10 g,鸡血藤15 g,紫草 10 g,甘草 6 g,7 剂。 用法:1 剂/d,水煎 400 mL,分早晚2次服。二诊:患者关节肿痛较前减轻,腰部及双下肢仍有红色皮疹,于上方加大金银花,紫草量至30 g,共治疗3周后症状消失,追踪2个月余未见复发。
四妙勇安汤原方最早见于华佗的《神医秘传》:“此疾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疹而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败,节节脱落——内服药用金银花三两,玄参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水煎服。”后清代医家鲍相敖将此方命名为“四妙勇安汤”,并称其治疗脱疽“一连十剂,永无后患”,临床用其治疗脱疽屡验,引起近代中西医家的广泛重视,四妙勇安汤的应用范围渐扩展至临床各科。荨麻疹性血管炎常见风团,暗红色皮疹,烧灼痛感,有时伴关节肿痛,中医辨证多属血热瘀结证,本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药,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当归活血化瘀,甘草建中,并助诸药清热解毒活血之功,加入鸡血藤、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紫草、公英、连翘清热凉血解毒。重证者可加大剂量,如毒热盛者可加大金银花剂量,血瘀疼痛重者可加大当归剂量,脾虚气弱者,可重用甘草,在药物的选择上,全方清而不燥、寒而不凝,故效专力宏。临床研究也表明,四妙勇安汤对周围血管性疾病有明确疗效[1],其有效单体绿原酸、阿魏酸等能抑制相关炎性因子的分泌,本方水煎液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2]。李伟东等[3]制作急性炎症模型,观察四妙勇安汤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原方和氯仿萃取部位对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萃取部位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故临床应用此方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屡获效验。
[1]王文英,戴莲仪,简小兵.四妙勇安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302-303.
[1]马世平,瞿融,徐向伟,等.四妙勇安汤的抗炎作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6):27.
[3]李伟东,石磊,刘陶世.四妙勇安汤及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5):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