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总目录

2012-01-23 06:21:04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建构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

第一期

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 李强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建构 王新生 (1,10)

关于分配正义的三个问题——与姚大志教授商榷 段忠桥 (1,17)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原文整理注释 黄兴涛 张 丁 (1,25)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释读 黄兴涛 (1,33)

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俱珍的重要历史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刍议 齐鹏飞 (1,45)

推理游戏意义论:以塞拉斯为中心的探讨 韩东晖 王 鹏 (1,54)

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形而上学问题——兼驳海德格尔对马克思 “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的批评 宋友文 (1,61)

我国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与强制性特征——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小鲁 (1,68)

中国就业管制的变迁与测量——基于1978—2011年国家层面数据 杨伟国 代 懋 (1,78)

孔子学院对中国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连大祥 (1,88)

帝国的冲动、惯性和极限——基于希罗多德波斯史撰的帝国战争考察 李隽旸 时殷弘 (1,99)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演进逻辑 陈周旺 (1,109)

马克思何以设想市民社会将取代国家?——兼评诺曼·莱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解 傅如良 (1,117)

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的三重向度 王 平 (1,122)

欧洲文学思潮近代形态的过渡性 卢铁澎 (1,132)

中国近代神话传说研究与民族文化问题 高有鹏 (1,138)

从 “人口革命”到重构统计教育体系——戴世光教授的学术贡献 袁 卫 (1,146)

公平之思 正义之辨—— “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 旸 常永强 (1,153)

第二期

共性与差异:东亚社会保障研究

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论 郑功成 (2,2)

关于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的理论思考 林 义 (2,10)

东亚社会保障与欧洲社会保障的差异——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 何文炯 (2,18)

从东西方比较看东亚国家社会保障的同质性 谢 琼 (2,25)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 吴晓求 (2,32)

竞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种新格局趋势 黄卫平 刘一姣 (2,41)

市场可竞争性度量与中国工业市场可竞争性研究 黄卫伟 侯艳良 (2,48)

福柯的新政治观:一种微观权力的谱系学建构 欧阳谦 (2,57)

“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 “为死而在”比较 冷成金 (2,65)

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 邱 吉 (2,75)

天道、王道与王权——王道政治的基本结构及其文明矫正功能 任剑涛 (2,83)

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 张成福 李丹婷 (2,95)

“赔礼道歉”的异化与回归 姚 辉 段 睿 (2,104)

论支柱企业关闭的法律管制——兼论一种民主式私法价值判断方法 熊丙万 (2,113)

逻各斯与努斯:西方科学文化的两个原点 郝 苑 孟建伟 (2,124)

马克思资本与技术融合思想解读 王伯鲁 (2,132)

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与当代学术界的荒诞景观 陈世丹 张东昌 (2,140)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 黄念然 (2,148)

当代中国认识论与人学的走向—— 《夏甄陶文集》出版座谈会综述 卞桂平 (2,155)

第三期

重读卢梭:纪念卢梭诞辰三百周年

卢梭与启蒙自由派 刘小枫 (3,2)

哲人言辞中的城邦——卢梭与莫尔、培根的理想政制 黄 群 (3,9)

卢梭的梦与苏格拉底 张 爽 (3,16)

公民教育方案与卢梭的启蒙之思 戴晓光 (3,25)

如何超越马克思正确批判过的形而上学立场 张文喜 (3,34)

老庄道家价值观论纲 孙伟平 (3,41)

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前沿——基于 《新世纪的辩证法》的分析 田世锭 (3,49)

科学主义与人文转向:论中国经济学的当代建构 高德步 (3,55)

金融发展、金融一体化与货币国际化模式 雷 达 赵勇 (3,65)

经济转轨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 王亚柯 罗楚亮 (3,75)

农民市场意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陆益龙 (3,83)

欧债危机是社会保障制度导致的吗?——基于福利模式与福利增长动因的分析 鲁 全 (3,94)

中国历史治乱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因素 王鸿生 (3,103)

论五四时期的信仰危机与信仰求索 刘建军 (3,111)

“现代国家”的含义及其建构中的内在张力 曾 毅 (3,119)

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 王金水 (3,127)

问题类型划分方法视野下的犯罪概念研究 王 充 (3,134)

鉴定人出庭作证难的症结分析 李学军 (3,143)

在平等交流中求同存异,在理解对话中追求创新——汤一介、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胡 娟 沈 健 刘 昊 (3,150)

第四期

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理论反思与程序建构

回应型司法下的程序选择与程序分类——民事诉讼程序建构与立法的理论反思 肖建国 (4,2)

论恶意诉讼及其法律规制 肖建华 (4,13)

论诉审商谈主义的民事诉讼构造观——兼及对民事诉讼法修订与完善的建议 段厚省 (4,22)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之完善 邵 明 (4,31)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中国正义问题 林进平 (4,40)

马克思与正义:国外学者观点评析 王玉鹏 冯颜利 (4,47)

地方政府的教育和科技支出竞争促进了创新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周业安 程 栩 赵文哲 李 涛 (4,53)

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 孙久文 彭 薇 (4,63)

资产价格时间序列的BLS结构突变点检验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王 珏 胡 赟 张迎新 (4,72)

“患不均,更患不公”——转型期的 “公平感”与 “冲突感” 李路路 唐丽娜 秦广强 (4,80)

从摒弃到尊重:现代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 邢朝国 郭星华 (4,91)

政府绩效评估的适用领域与目标模式 杨宏山 (4,100)

科技风险与公众认知的关系研究 艾志强 沈元军 (4,107)

作品的 “开放性”与 “文本的权利”——试论埃科的文学作品/文本理论 周启超 (4,115)

性情的本体化——明代中期诗学的精神转向 肖 鹰 (4,121)

从辨体思想看明清诗学对韦、柳五古之接受 洪迎华 尚永亮 (4,128)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跨界影响力研究 王 星 袁 卫 (4,134)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杜 鹏 杨燕萍 关晓斌 (4,144)

叙理成论,披文入情——评袁济喜著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周泉根 (4,154)

第五期

“经文辩读”:中西之间的思想对话

“经文辩读”:从实践到理论 彼得·奥克斯 (5,2)

“经文辩读”与 “诠释的循环” 杨慧林 (5,8)

中西 “经文辩读”的历史实践与现代价值 管恩森 (5,16)

理雅各英译 “崇德辨惑”辨——以哲学诠释学的视域 李丽琴 (5,23)

作为 “补充”的 “译名”——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中的 “上帝”与 “圣经”之辨 姜 哲 (5,29)

政治哲学的进路——兼与赵汀阳先生商榷 杨伟清 (5,37)

论无知之幕和社会契约的作用 葛四友 (5,45)

个人主义:当代政治哲学争论的焦点之一 周 枫 (5,52)

简论 “武王克商”的政治正当性问题 董琳利 (5,60)

从辅助原则看个人、社会、国家、超国家之间的关系 熊光清 (5,68)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 陈彦斌 姚一旻 (5,76)

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投入与企业利润 张 杰 芦 哲 (5,88)

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 “幸福圈层理论”的实证分析 刘向东 陶 涛 (5,99)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变迁: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李 莹 周永新 (5,108)

家庭研究中感性视角的彰显与价值 刘 谦 (5,117)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行为及其限度 陈天祥 张 华 吴 月 (5,125)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管理主义之哲学基础与内在逻辑 刘耀东 施雪华 (5,134)

法律的契约性质与司法过程的价值实现 朱全景 (5,141)

论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体制的独立化发展 杨 奕 (5,148)

“日常秩序中的秦汉社会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山 珊 (5,155)

第六期

比较历史视野下的民主理论与民主模式

作为民主形式的分权:理论建构、历史比较与政策选择 杨光斌 (6,2)

论民主的原则、运行机制和内在张力 张纯厚 (6,13)

民主发展、合法性与治理绩效——对五类乡镇制度创新模式的比较分析 马得勇 王正绪 (6,23)

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研究

竞争与制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分析 孟 捷 向悦文 (6,32)

关于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几个问题 高 峰 (6,43)

原中——正义理论的一条进路 彭永捷 (6,49)

罗伯特·E·古丁的 “反思性协商民主”模式 何包钢 王 慧 (6,58)

对安德森 “类型学”权力思想的几点思考 乔瑞金 李瑞艳 (6,64)

对话与改革: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公共传播与社会认同 胡百精 (6,72)

论升华: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马元龙 (6,80)

革命时代的 “人的文学”——重评 “京派” 张洁宇 (6,88)

《格林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纪念格林兄弟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出版二百周年 杜 荣 (6,99)

“新典范”和 “旧史学”的冲突与调适——对中国现当代史学变革的一个贯通性解释 杨念群 (6,105)

俸米商业化与旗人身份的错位——兼论商人与京城旗人的经济关系 刘凤云 (6,117)

宋代理学的心性小大之辨 向世陵 (6,127)

简文 《见吴王》与 《史记·孙子列传》关系考论 熊剑平 黄朴民 (6,133)

新中国文科高等教育的 “工作母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探索与贡献 吴惠凡 (6,140)

吴玉章与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初期的办学方针 刘向兵 (6,146)

“马克思主义与正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淑英 (6,152)

猜你喜欢
建构
《神圣叙事与日常生活的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建构几何模型高效解题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36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40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