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新娟
2009年冬季,韩国热销“心形桔”,售价达每个60元人民币。同样,国内的一个方形“塑身西瓜”也可卖到150元甚至更高。同类水果,为什么“常规货”单价低至一两块钱甚至几毛钱还时常滞销,而变个花样就可能天价热销?在大宗水果进入买方市场后,果品的区域性、滞消现象时有出现之际,这尤其值得深思。
作为商品的果品,要热销,首先需要迎合、激发消费者基于不同层面和消费要素的需求,也就是说受欢迎的产品应该具有多样化的功能,既要有好吃的基本属性,还应具有好看、好闻、奇特和文化等个性化元素。由此可见,要促进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销效益不断提升,除了抓好优质丰产和安全以外,我们还必须高度重视果品的“创意性”,要从文化、社会和市场差异化需求等方面入手,创新生产方式、采后处理和加工营销等,增强果品的新颖性、特异性、诱人性和功能性,吸引消费者眼球,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2009年12月,中国创意农业(北京)发展论坛就提出了实施中国创意农业的富民计划和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目标。可以说,创意化生产和差异化营销将是助推我国果业现代化发展的利器之一。
我国果业至今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创意严重滞后,发展思路单一,大多想依靠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来提高效益,结果却是产品趋同、产季趋同现象日益严重,增产不增收怪象反复出现。首先,我国农民仍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果业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和统一经营,果业发展宏观设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其次,我国果农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整个社会特别是高端和主流社会市场需求、社会追求和文化心理等缺乏了解或把握不准,不具备“创意”生产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我国果业发展整体缺少“创意”的氛围和环境,发展理念缺思考、产业技术少创新、产业效益难提升,总喜欢沉浸在规模化增长的兴奋中,创意生产更无从谈起。
传统果业一经“创意”巧手“梳妆打扮”,将会魅力再现、提档升级,能够极大地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果业发展水平。挣扎在“冬天”里的柑桔、苹果,渴望着“春天”的到来。期望,我国果业发展各有关方面尽快从体制、机制和环境等方面推动果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和销售策略等方面创新,着力提升果业发展的“创意性”,推进我国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