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专家一席谈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安全的食品首先是生产出来的,这个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生产者自己没有生产出合格的食品和生产出不安全的食品,即便监管的时候把它查出来了,损失也已经无法挽回。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情况,食品产业链非常长,涉及的企业也非常多。以加工企业为例,我们国家有章有照的加工企业有45万多家左右,其中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这就为我们的监管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相对来说规模小、经营分散,完全靠管是管不住的,必须要从生产的源头加以控制,让生产者切实履行起责任。首先,企业要守法,在法律框架内活动。其次,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打造诚信企业和诚信社会。
在标准方面,现在我们标准是多头管理,有些标准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标准是相互矛盾的。今年,国家决定由卫生部门负责,统一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对已有标准开展清理工作。国家标准是个“门槛”标准,生产经营者必须要达到这个最低标准。当然,企业和行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标准,这样有助于品牌竞争力的形成。
随着认识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可能有些标准也要进行调整。比如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饺子里的标准,过去规定为“不得检出”,是定性标准;现在修改为可以检出一定的量,设定了限量值。有人说,这不是标准退步了?其实不然。过去的标准下,检测不出来当然没有问题,一旦检测出来,菌量就非常非常大,是一种不黑即白的检测。现在,人们认识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可以存在的,只要不超过一定值就没有问题。
此外,针对一些行业缺乏标准的现状,要研究制定新标准;要研究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问题;通过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方式,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程序更加合理、科学、公开、透明。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人们听到添加剂,总觉得是不好的。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可乐,夏天里大家比较喜欢喝。它的颜色,是用焦糖调出来的;甜味,依靠的是甜蜜素。巧克力里面也有食品添加剂。比如口感丝滑的巧克力,就需要乳化,靠的就是乳化剂。豆腐,中国人吃了1000多年,没有添加剂了吧?豆腐要靠卤水点,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也是一种添加剂。食用油里面有抗氧剂,盐里面有抗结剂,酱油、醋里面也有防腐剂。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几乎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专家指出,生产源头是食品安全的关键。
不想要添加剂,我们只能回到原始社会。
很多人要问: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是怎么回事?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是食品添加剂吗?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食品安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亟待普及的科学问题。
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人们熟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必须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区别开来。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迄今为止,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食品添加剂却成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甚至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了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
其实,我国在食品安全尤其是涉及食品添加剂问题上,很大一个问题是非法添加,很多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是非法添加。
即便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合法使用,不能超范围、超量使用。2011年4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玉米面馒头中没有加玉米面,是由白面经柠檬黄染色制成的。柠檬黄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在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食品中使用,但不允许在馒头中使用。“染色馒头”事件除了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外,也是一个典型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事件。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一些新的食品添加剂会被许可使用,而一些老的食品添加剂会被淘汰或限制使用范围。从今年5月1日起,面粉不允许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就是一个例子。
摄影 蔡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