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芳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其它区域性组织的比较研究
□郑 芳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新兴的区域性组织在亚太地区迅速发展,并得到了世界广泛关注。本文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发展阶段、合作内容以及发展机制等方面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横向比较,一方面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进行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为国际区域性政策的选择提供某种参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的原型是2006年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启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被称为P4);由于参与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相对较小,所以TPP在“迷你”阶段时(P4)并没有得到过多关注。但是随着APEC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迟缓以及美国战略的转变,特别是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TPP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现已有9个成员国参与谈判。作为亚太地区的另一重要的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是在该地区形成最早的跨太平洋合作组织,在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TPP的建立势必会对APEC产生冲击。另外,我国与其它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终于在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成为世界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
以上三个区域性组织都包含了国际影响力大的国家;同时,它们在促进亚太国家合作方面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发展阶段、组织性质和合作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三者又有各自的不同。本文选择若干重要的比较项目,对TPP、APEC和CAFTA进行横向比较,进而拓宽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为政府与相关机构选择如何正确对待区域性组织提供一些参考。
目前,TPP由9个成员国构成,分别是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秘鲁、美国、越南和马来西亚。从地理位置看,TPP横跨太平洋两岸,包括了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TPP属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区域性组织。另外,TPP成员国人口总计5.06亿,占世界人口的7.23%;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6.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27.2%。
APEC发展至今日已有21个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俄罗斯、墨西哥、智利、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越南。从地理位置看,APEC也横跨太平洋;其成员的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既有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发展后劲十足、市场潜力巨大的东南亚国家等。APEC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的30.6%。
CAFTA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成员由中国和东盟10国构成。在地理上属于西太平洋地区;因为东南亚国家华人众多,所以CAFTA成员国在文化差异上要比TPP和APEC小得多。另外,该区域人口总计1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7.1%;GDP达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9.7%。
表1 TPP、APEC、CAFTA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差异比较
TPP的正式谈判从2010年3月开始,截止目前已历经9轮谈判。每次谈判都有意推动成员国之间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并努力向区域自由化贸易协定的达成迈进。2011年11月12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基本框架达成,这标志着9个成员国向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更加接近。TPP将来无论是发展成为“优惠贸易协定”,还是“自由贸易协定”,抑或是层次更高的其它区域性组织;可以看出,TPP的发展目标是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当然,目前TPP仍处于谈判阶段,其要真正成为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组织还需时日。[1]
APEC的诞生一方面在于该地区与日俱增的经济、贸易合作,另一方面缘于区域内国家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APEC的构建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的环太平洋合作构想;随后,在若干国家的推动下,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建立;直到1989年APEC第一次正式会议召开,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建立。APEC旨在增强多边贸易体系、通过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实现亚太地区的自由和开放以及加强地区间的发展合作,并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由于APEC缺乏约束性,并实行自愿遵守和一致同意原则,同时APEC秘书处的影响力较弱,加之区域内若干大国的政治经济影响等,APEC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并非易事。总之,APEC仍然还停留在官方性的经济合作论坛,还没有形成能够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组织。
自2001年中国正式提出构建CAFTA之后,中国和东盟之间积极展开合作:2002年11月双方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了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于2004年启动了“早期收获计划”,即通过不对等的农产品贸易先期给予东盟国家一些现实的贸易利益,使其从中看到双方合作的裨益;随后,双方又陆续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等。2010年1月1日CAFTA正式启动,这标志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建成,其中93%的贸易产品实行“零关税”。与TPP和APEC相比,CAFTA属于业已实现自由贸易的区域组织,也就是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贸易协定)。
在TPP历次谈判中以及最近达成的框架协议,其内容主要围绕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如货物市场准入、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农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原产地规则、金融服务、电信、卫生检验检疫标准、政策透明度等问题。[2-3]除常规贸易问题外,TPP还对新出现的贸易问题及跨领域议题进行协商,如劳工权益、环境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建立自由贸易的新标准来克服以往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问题;或者说,TPP谈判的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WTO多哈回合谈判的水平,如投资自由化、卫生和检疫、技术壁垒、劳动法规制和环境规制等。另外,TPP不同于以往的FTA的一大特点是实现货物贸易无例外的零关税这一目标;当然这也增加了TPP谈判的难度,因为农业领域是贸易自由化最难攻克的地方。
APEC由于其官方论坛的性质,更多通过“领导宣言”的形式来推动各国的合作。相比较而言,其合作的内容要广泛的多: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加强危机应对的合作,如处理亚洲金融风暴和反恐怖主义问题;全球性社会问题,如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企业社会责任、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总之,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APEC成员之间讨论或者合作的内容涉及了经济、社会、贸易、自然发展等多方面。
CAFTA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所以通过一系列协议具体确定了中国和东盟各自在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的权利和义务。在货物贸易方面,按照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实施不同的降税模式,同时对数量限制和非关税壁垒、保障措施、原产地规则等做了规定;在服务贸易方面,我国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进行市场开放,东盟10国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我国开放;在投资方面,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4]
TPP实行开放的成员制度。TPP始于2006年在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之间启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同时,该协议允许APEC国家和其它国家加入。2008年2月美国加入TPP,并在它的推动下,澳大利亚和秘鲁于2009年加入,马来西亚和越南于2010年成为TPP谈判成员。至此,TPP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之后,日本、加拿大和韩国都分别表示愿意加入TPP,但这些国家是否能够如愿以偿,农业部门是关键;[5]此外,有意加入的还有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墨西哥等。总之,只要符合TPP的建设原则并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机会加入。
APEC也实行开放的成员制度。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举行了首届部长级会议。随后,又有其它国家或地区纷纷加入: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于1991年加入;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于1993年加入;智利于1994年加入;秘鲁、俄罗斯和越南于1998年加入;APEC最终扩容到21个成员。随后,APEC宣布进入十年巩固期,暂停扩容。2007年,在领导人会议上,由于在新成员接纳标准上未达成一致,将暂停扩容的期限延长3年。也就是说在最近十几年,APEC的成员扩容属于暂时停滞期,是否进一步扩展还需各方协商。
CAFTA是封闭的成员制度。由于该区域组织属于WTO中明确规定的区域贸易自由化一种,即自由贸易协定,其特点是参加协定的成员国之间逐步解除所有或部分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但成员国(地区)仍然保持对非成员的原有贸易壁垒。也就是说自由贸易区只在初始签约方之间根据约定条件进行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只局限在初始加入的国家。
TPP在建立之初还属于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背景下的小国联盟(P4阶段),也没有引起过多关注;直到美国的参与改变了形势。在APEC下,东亚地区一直具有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某种趋势,进而形成了3个“10+1”、“10+3”和“10+6”等合作模式,但这些模式都将美国排除在外,这将不利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经济、政治势力的扩张;特别是东亚地区内部贸易往来频繁进而加强了东亚国家之间的彼此联系,而美国在该区的市场份额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美国也曾寄希望于APEC机制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Free Trade Agreement of The Asia Pacific)的建设,但是由于APEC各成员发展差异大,最终FTAAP建设无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极力以TPP作为平台来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期望将其打造为超越FTA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具体表现是:美国改变了以美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作为亚洲地区自由贸易政策的战略,替代为推动TPP在亚太地区的快速发展。TPP由P4扩容到P5再扩容到P9,以及TPP每次谈判,都可以看到美国在背后的积极力量并彰显着美国利益,如TPP谈判内容包含了竞争政策、透明度、以及具有约束力的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这些都是美国极力追求的。[6-7]总之,TPP实质上就是美国主导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组织。
进入21世纪后,WTO谈判进入停滞,同时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不断提升,于是美国改变了全球贸易战略,转向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其中,加入APEC并极力推进FTAAP就是重要表现。小布什政府期间曾出台一份报告,“APEC地区的经济健康对美国的持续繁荣至关重要”,强调通过亚太地区恢复活力来增强美国在该区域的影响以及扩大其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时间推移,APEC机制下的“自愿和开放”的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缓慢,这与美国理想中的FTAAP的实现相距甚远;于是,奥巴马政府退而求其次,以TPP作为FTAAP的替代物。所以,当前的美国注意力更多放在了TPP那里。另外,在APEC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若干不同力量:“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力量,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维护本国农业利益”力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三是“谨慎”力量,即对贸易自由化持谨慎态度,以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它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弱势产业保护进而发展本国经济。[8]由此可以看出,虽然APEC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其发展进程缓慢且一直没有达到预先设计的贸易自由化目标;而追根求源在于区域内各种力量较量的结果。
CAFTA的构建最初由中国提出,这也是我国在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时做出的战略选择。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推崇的是WTO机制下的多边贸易自由化,但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失败以及区域性贸易组织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于是,寻求区域内经济和贸易合作成为我国的次优选择。与此同时,东盟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在亚洲不断发挥作用,并且成为其它国家在亚太地区发展区域性合作首选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利用双方的地缘优势以及长期以来的经贸合作关系,于2000年11月提出构建CAFTA的设想,并得到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为了更好地推动双方合作,以及让东盟国家更早体会到合作的裨益,于是在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之前率先实施“早期收获计划”,该计划的成功实施刺激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大幅度增长,也为后面的自由贸易谈判奠定了良好基础。
TPP和CAFTA都属于某种形式的区域性自由贸易组织。其中,CAFTA已明确为自由贸易协定(FTA);而TPP在今后将会发展为超越FTA的自由贸易组织。无论两者具体采取什么形式,但可以看到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协定来规定各参与方的权利及义务,而这些协定必然会对参与方产生较强的约束力,以规制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的合作。
APEC虽然也是区域性组织以及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也具备各种机构,如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秘书处等,但其区域性官方经济论坛的性质决定了不存在超越各成员主权的组织机构;APEC在决策程序上实行“自愿、一致”的非制度化安排,这样就决定了其决策对成员的约束力较小;另外,其组织的松散性(没有组织头脑和常设机构)也决定了其只能是参与方领导人的对话平台。
表2 TPP、APEC和CAFTA不同项目比较
作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新起之秀,由于其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TPP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美国的积极推动和参与下,亚太地区将会面临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战略格局的调整,进而对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TPP和亚太地区其它两个重要的区域性组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TPP与APEC和CAFTA在地理、经济、成员方面具有交叉的地方,或者进一步讲,TPP是在APEC框架下由于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发展无望而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替代。所以,对于中国而言,TPP并非遥不可及。另外,通过三个区域性组织的发展阶段、合作内容和发展机制的对比分析来看,TPP如果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发展,将会超越现有的区域性组织,其成员国的合作力度将会超过WTO机制下的合作,如货物贸易实现无例外的零关税。也正是因为其合作程度的空前,一些有意加入TPP的国家将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日本和韩国政府虽然表示过参与TPP谈判的意图,但是迫于本国农业部门的压力,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样,对于我国而言,TPP实现无例外的零关税货物贸易的冲击将会超过WTO对我国的冲击,特别是对农业部门的冲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TPP与APEC和CAFTA的严格不同在于:TPP在推动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伴有美国意志。也就是说,美国通过推动TPP的发展来抑制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影响力,进而摆脱东亚合作机制旁观者的尴尬局面,并重新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TPP的发展具有按照发达国家意志重新规制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合作的趋势;所以,中国对TPP应该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另外,由于中美之间因为政治经济利益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两国参与同一自由贸易组织的条件尚不成熟;所以,中国加入TPP谈判在近期内也不可能。但是,TPP对APEC成员国实行开放的成员制度,即TPP有不断扩大的势头;因此,为了避免被排斥在更高层次区域合作机制之外,中国应该采取谨慎而又开放的态度,加强对TPP的研究。同时,在原有亚太地区合作框架下加强与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1]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发展及影响的政治经济分析[J].亚太经济,2010(3):10-14.
[2]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www.ustr.gov/.
[3]澳大利亚外交事务与贸易部网站.http://www.dfat.gov.au/.
[4]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
[5]刘昌黎.TPP的内容、特点与日本参加的难题[J].东北亚论坛,2011(3):13-19.
[6]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43-52.
[7]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与美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新战略[J].国际贸易,2010(6):56-59.
[8]徐长文.TPP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3):36-40.
F743
A
1008-8091(2012)02-0080-05
2012-03-28
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郑 芳(1981- ),女,山东德州人,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资源与环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