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所见、所闻、所思

2012-01-22 16:22王会丽
中国食用菌 2012年4期
关键词:食用菌河南省生产

王会丽

(中原农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

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迅速崛起的食用菌生产大省。进入21世纪,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食用菌主管部门、食用菌协会及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使全省食用菌生产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241.8万吨,连续6年超过200万吨,产值达140.9亿元,连续4年超过100亿元,出口创汇1.49亿美元。从业人员近500万。产量超万吨的县有37个,其中14个县超5万吨;产值超亿元的县有28个,其中9个县超5亿元。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河南省现代农业中一个新兴的特色富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首选项目。

1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成就与特点

纵观河南省近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科学发展、布局合理、发展迅速、效益显著。

1.1.1 科学发展,变化明显

近十多年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变化明显:一是栽培季节已由传统的季节性栽培转向周年栽培,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二是生产形式已由家庭副业转向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标准化、园区化建设,形成规模化效应。三是经营形式已由粗放经营转向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四是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向现代的农业发展模式,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1.2 布局合理,特色凸显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区域的扩展,各种菇类种植向优势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以辉县市为中心的豫北平菇产业集群区,以西平县为中心的豫南平菇产业集群区,以西峡县为中心的豫西香菇产业集群区,以泌阳县为中心的豫南花菇产业集群区,以卢氏县为中心的豫西黑木耳产业集群区,以浉河区为中心的豫南黑木耳产业集群区,以鲁山县、西华县为中心的河南中部毛木耳产业集群带,以清丰县、博爱县为中心的豫北白灵菇产业集群带,以汤阴县为中心的豫北白色金针菇产业集群区,以夏邑县为中心的豫东双孢蘑菇产业集群区。十个产业集群布局合理、特色凸显。实践证明,最大限度地整合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良菇种,走一县一品一特色的道路,是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1.3 发展迅速,态势良好

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群众性探索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为政府推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发展迅速,期间2000年产量超过百万吨,达到105万吨;2003年产量达到169.6万吨,产值达到59.6亿元,双双跃居全国第一;2005年产量达到201.4万吨,首次突破200万吨,较1995年的21.8万吨增长823.85%,10年跨了三大步。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2010年,为政府引导下的平稳增长、全面提升阶段。该阶段最明显的特征:一是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效益提升;二是从注重生产转向注重加工、营销;三是工厂化生产悄然兴起。整个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产量较2005年增长20.06%,产值较2005年增长87.36%,产值增幅为同期产量增幅的4倍多; 2010年全省食用菌产品加工厂达81个,较2005年增长5倍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25家,较2005年增长8倍多;全省从事食用菌产品营销人员逾万人,较2005年增长6倍多;2010年食用菌产品通过省内海关出口创汇1.49亿美元,一改过去依赖外省客商出口的历史;2011年出口创汇达2.5亿美元,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1/5。

1.1.4 效益显著,作用凸显

食用菌产业是高效农业,汤阴县蔬菜办2009年调查资料显示,该县种植白色金针菇一个667平方米大棚的纯收益2.85万元,是同等面积大棚西红柿纯收益的3.8倍,是同等面积棉花纯收益的29.4倍,是同等面积玉米纯收益的53.8倍。

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生产,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河南省食用菌从业人员近5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离土不离家,这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由于大量劳务输出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农村长期发展问题。

食用菌产业是生态农业,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弃之为废,污染环境;用之为宝,造福人民。近年来,河南省种植食用菌年可转化农作物秸秆近400万吨。实践证明,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将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的废弃物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培养料进入一个新的生产体系中,即可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目标,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1.2 产业发展薄弱环节

河南是食用菌大省,但并不是强省,产业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滞后于生产发展,河南省现有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但数量不多,而且规模不大,驾驭市场的能力较低,带动作用不强。二是科研、推广技术力量薄弱,设备差,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科技水平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滞后于生产发展,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食用菌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技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其他农作物。三是宏观调控力度和资金投入与食用菌产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不相适应,与食用菌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就全省来讲,食用菌产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在资金投入方面,各级财政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较其他农业项目相对要少得多。食用菌生产设施、装备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2 对今后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地处北纬 30°23′~36°22′,东经 110°21′~116°39′,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上兼有南北方之长,温暖适中,雨量充沛,植被类型复杂,生态环境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繁育,是全国东西南北食用菌种类交汇和过渡地带,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食用菌生产的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特点。食用菌生产不占耕地或很少占用耕地,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最好选择。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中,着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实现由食用菌大省向食用菌强省的跨越,笔者有几点思考。

2.1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战略机遇

目前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战略机遇:一是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国家把河南省放在粮食核心区建设的战略地位,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要新增155亿千克,伴随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必然带来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大幅度增加,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势必将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也将成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潜在机遇。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在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一方面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不会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而且还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生态和环境,有助于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这必将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会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机遇。如吸引南方沿海发达省份和港台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不断向河南转移,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 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要由大变强,应将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2.1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视察河南时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人力资源,做好农产品转化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十分重要。应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大力抓好,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技术支持,积极扶持一批大的企业,使其尽快壮大,并逐步发展成为外向型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的食用菌合作经济组织,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探索现代工厂化与农村产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推动建立符合产业特点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尽快提升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2.2.2 大力推进科技兴菌,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我们应深刻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科技兴菌力度,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健全河南省食用菌科研与推广体系。在科研攻关方面,一是要重点选育一批新的优质高产菌种;二是要研制一批新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三是要争取在产品保鲜、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有所新的突破。在技术推广方面,一是应创建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示范园区引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应鼓励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上率先垂范,成为科技应用、技术推广的先锋;三是应提倡生产基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定期轮换培训技术骨干,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四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菇农,培养一批大学毕业生创业团队,通过各方努力,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

2.2.3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应大力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食用菌各类品种常规生产技术规程、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加工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等标准,按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在重点产区建设一批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培育一批知名的食用菌产品优势产区作为出口基地,通过加大出口备案和基地建设力度,建立质量信誉保障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着力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确保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加强领导,强化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想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福建、山东等省的经验值得借鉴,应强化省、市 (主产区)两级食用菌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各级财政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把食用菌产业列入强农、惠农、富农的支柱产业,纳入发展规划,不断引导促进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河南省生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