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琴 汪立娟 谢亚莉 ( 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0; 同济医学院附属东莞光华医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生活规律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导致慢性便秘患者明显增多。便秘导致肠内的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致癌作用,也可导致病情突变而危及生命。近年来,我们采用结肠水疗法治疗慢性便秘64例,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收治接受结肠水疗法治疗慢性便秘的患者共64例,男性22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6岁;病程1~12年。其中伴其他疾病15例(23.4%)。除外肾病透析、孕妇、肠手术不足半年及高血压病、冠心病、严重痔、动脉瘤、疝等患者。
1.2 操作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除外操作禁忌证,还包括相关物品准备、室内条件准备、患者心理准备、水疗操作过程中及结束后的护理准备。
1.3 结肠水疗法步骤 患者取左侧卧位,先行肛门指诊检查,再将插肛器涂以润滑油,轻轻插入肛内(深度约6cm),然后改为屈膝平卧位。将插肛器连接入水管和出水管,并及时告知患者水进入肠道的感受。打开进水开关,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适当的腹部按摩,当患者自觉腹胀、有便意感时,打开排水开关。同时,继续按摩腹部,将水及大量粪便排出。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整个疗程(40~50分钟)。
本组64例,其中49例(76.6%)门诊治疗,便秘症状消失41例(83.7%),伴其他疾病15例(23.4%)予住院治疗,便秘症状消失10例(10/15)。给予结肠水疗法过程中,出现轻度腹胀8例(12.5%),下腹隐痛3例(4.7%),未予特殊处理,不适感均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随诊6~18个月,复发8例(15.7%,8/51)。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便秘发生率为10%~15%,男女比1.0∶4.6,发病年龄第一个高峰在30~39岁,提示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郭晓峰等[1]报道,如把排便困难的主诉作为便秘的评定标准,患病率则大大超过50%。
便秘按结肠、直肠的功能状态分为传输功能障碍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传输功能障碍型(慢传输型便秘)原因机制不完全明了,可能与肠道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抗生素及刺激性药物对肠壁直接损害、食物残渣中的有害物对肠壁的损害、肠壁神经节和神经丛受损造成感受器的不敏感等诸多原因造成大肠推进蠕动功能减弱有关。此外,食物残渣被细菌分解产气,使肠蠕动更加缓慢,形成恶性循环。出口梗阻型大体分为痉挛性便秘和松弛性便秘,全结肠运动时间正常,食物残渣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无法将粪便从直肠很好排空。慢传输型便秘伴出口梗阻型,称为混合型。
2002年8月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制订了《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提出了慢性便秘的诊治流程,即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便秘类型后采取阶梯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反馈、心理疗法及手术治疗[2]。药物治疗虽可达到排便目的,但长期用药副作用较大,尤其对伴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后果更加严重。长期滥用刺激性泻药不仅造成便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还会造成肠道黑病变。结肠水疗法是根据生物反馈原理对慢性习惯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饮食疗法、腹部按摩等[3]重新唤起排便意识,实现规律的自我排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无毒副作用。不足之处是对于多次反复进行治疗后是否会出现肠道的菌群失调、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尚不清楚。此外,结肠水疗法价格略高,普及受限。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结肠水疗法治疗慢性便秘,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不产生依赖性,且毒副作用小,若经济条件允许,建议使用该疗法。
[1]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等.北京地区成年人慢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21[增刊]:106-107.
[2]王晓娟,闫皓.功能性便秘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3,9(2):99-100.
[3]孙长铃,汤依玉.大肠水疗仪治疗便秘104例临床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1,8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