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玲,张利宾
(内黄县农牧局种子管理站,河南 内黄 456300)
天祥3号朝天椒属三系杂交品种。该品种椒形好,早熟;簇生,每簇8~10个果实,果长5~6 cm,果径1cm左右;生长势强,长势旺盛,分枝性强,坐果能力强,丰产性好,成熟一致,利于集中采收;抗病性强,综合效益高;果皮厚度适中,适合作干椒。
1.1 苗床: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拱棚育苗,苗床苗龄以60天左右为宜。苗床选在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力上等而无病虫源的壤质土地,床面撒施5 cm厚的腐熟过筛有机肥加100 g/m2氯化钾复合肥,形成10 cm厚的粪土混合层。苗床采用双拱棚育苗法。
1.2 种子处理:将种子在45~50℃温水浸泡10~15 min,水温下降后再浸泡6~7 h,捞出后再用 0.1%高锰酸钾浸泡20 min,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即可播种。
1.3 播种: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晴天播种,播后覆盖5 mm厚多菌灵拌过的细土,及时盖膜,并建起小拱棚,保持苗床温度20℃左右。
1.4 苗床管理:播种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将苗床盖严,苗床一般温度白天20~25℃,晚上10~15℃,苗齐后适当洒水。幼苗2片真叶时,选择晴暖天气的中午前后及时放风。放风口选在背风方向,风口随苗龄的增大和天气转暖逐渐扩大,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17℃左右。4片真叶后,夜间可不堵放风口,加强幼苗锻炼。要特别注意防风和保温,以防烤苗和幼苗受冻。苗床上要及时喷洒杀毒矾或咪鲜胺类杀菌剂,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及时喷洒吡虫啉,防治蚜虫;及时喷洒病毒A或病毒酰胺加硫酸锌防治病毒病。
2.1 定植时间:春椒于4月下旬、麦套椒于5月上旬晴暖天气定植。
2.2 定植方式: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及通风透光,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春椒适当起垄,垄宽40 cm,垄距50 cm,每垄栽2行。垄内窄行距30 cm,宽行距60 cm,株距35~40 cm。麦套椒麦播时整地打畦,90 cm一畦,畦垄40 cm,来年5月上旬每垄栽2行椒苗,垄内行距30 cm,垄间行距60 cm,株距30~35 cm。定植时,垄上先覆盖地膜,膜上按株行距打孔,然后将椒苗带土移栽。栽深以不埋子叶节为宜,苗周围和膜孔周围用土封实。定植后随即浇缓苗水,以利蹲苗。田间间隔3~4 m间作1行玉米,有利于调节椒田小气候,减轻日灼病的发生,同时还能作为玉米诱集带诱杀棉铃虫。
3.1 水分管理:开花前田间不旱不浇水,遇旱及时浇水,水量不易过大。进入盛花期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有充足水分供应。9月下旬进入果实成熟期后要控制水分,促进果实着色成熟。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防涝,保证雨后田间无积水。
3.2 肥料供应:整地时施足底肥,亩施50 kg朝天椒专用复合肥,500 kg鸡粪或100 kg饼肥。坐果后每20天追施一次专用复合肥。8月中旬后切忌施氮肥,以防贪青晚熟。
3.3 雨季防止倒伏:杂交品种植株幅大,结果多,期间正值多雨期,因此要加强培土和雨后排水,防止倒伏。3.4 病虫防治:朝天椒病虫主要有炭疽病、疫病、病毒病、蚜虫、菜青虫、烟青虫、棉铃虫及地老虎。炭疽病、疫病用咪鲜胺类杀菌剂及70%甲基托布津或72%霜尿氰锰锌、69%烯酰吗啉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病毒病首先选用病毒酰胺加叶面肥,其次用盐酸吗啉呱类及宁南霉素加叶面肥进行喷施。防治苗期地老虎可使用糖醋液诱蛾或菊酯类农药地面喷施。防治蚜虫、飞虱采用3%啶虫脒、10%吡虫啉。防治鳞翅目害虫(烟青虫、菜青虫、棉铃虫),在3龄前未蛀入茎内时用1.8%阿维菌素、1%甲锥盐、20%除虫脲或低毒的菊脂类药剂混合喷施。
果实全熟而尚未干湿变软时采收。采收的方法是:门椒着色成熟后首先采摘,以后充分红熟一批采收一批。采收后或鲜椒销售或及时晾晒晒干,防止霉变。及时摘除门椒可以促进后期开花坐果,有效提高辣椒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