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宏,张文荣,赵玉山
(临汾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临汾 )
种子是农业现代科技重要的载体,是有生命的特殊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增产增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小麦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用种量大,品种更换快,加强小麦良繁供种体系建设很有必要。为此,近年来我们深入种子企业、良繁基地、种植农户以及育种单位进行了充分调研,现就小麦良繁供种体系有关问题与同行们商榷。
2012年小麦收获前后,我们深入部分县(市、区)小麦良繁基地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调查12家种子企业,安排小麦良繁基地10.44万亩,总产种3398万公斤,收购种子总量为1235万公斤,平均收种率为36.3%。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根据“125”小麦良繁体系理论,按小麦良繁基地90%~100%产种收种率进行计算和统计。理论上说,10.44万亩小麦良繁基地所产种子可供下年220万亩大田用种。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按目前的收种率只能供应82万亩大田用种。也就是说,64%的小麦良繁基地所产种子作为商品粮处理了,既浪费了国家对良繁基地的有限资金投入和种子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也使种子基地经济效益实现不了,更主要的是优良品种应有的作用在生产上得不到发挥。
小麦良繁基地建立面积大、收种数量少,瓶颈在于小麦供种体系不健全,制约着小麦良繁基地发展的问题。近年来,由于采取小麦良种补贴“一卡通”,把前几年建立的依靠行政组织统一供种的体系终止了,而新的供种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各种子企业只能按良繁项目较大面积安排小麦良繁基地,至于收多少作种用基本是未知数。其它原因还有四个:一是种子企业的小麦供种点不健全。一般是在县城建立销售种子点,而在乡镇、村里没有销售点。如果直接送种子到乡村搞销售,加大了成本。且小麦是常规作物,需种量具有不确定性,销售小麦种子每公斤纯利润仅0.2元左右,加大销售成本后对种子企业不合算。而农民到城里购买小麦种子,因亩用种量较大,不像买玉米种子数量少顺便携带就行,必须专门开三轮车或其它交通工具去购买,因购种不方便而不愿到县城购买。二是长期形成的建立小麦良繁基地“用为种,不用为粮”的习惯,使种子企业在收种问题上没有压力,不进一步开拓种子市场,不敢冒一点风险,对于所建的小麦良繁基地基本上是计划能卖多少就收多少种子。三是一般丰收年份,农民可以在丰产地块选择纯度较好的小麦留作种子,相对于歉收年份来说,农民对商品种子的需求量较小,也会导致收种率低,销种不畅。四是目前小麦良繁基地一般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再加上有些地方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部分农户在留足口粮的基础上才交售小麦种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种率低的问题。
现阶段,各地普遍存在小麦良繁基地利用率低、供种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大田小麦“三层楼”问题将进一步蔓延发展,直接影响小麦生产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基地农民合同意识增强,很难再按“用为种,不用为粮”的惯例安排小麦良繁基地。为此,针对以上情况,特对建立健全小麦良繁供种体系提几点建议。
供种体系不健全,直接制约着小麦良繁基地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建议省里在小麦良种补贴上采取灵活政策,在有条件的地方,以县、市、区为单位,像植保上“一喷三防”统一实施、农机上购农机补贴一样,把小麦良种补贴变为实物补贴。这样既有利于良种补贴真正补在农民使用良种上,同时也促进了良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让有保障的供种体系推动小麦良繁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小麦良种补贴的作用。
小麦属常规作物,种子为常规种子而非杂交种子,农民不必每年都购种,小麦种子市场需求弹性很大。为了保证小麦良繁基地正常运转,很有必要依靠行政推动,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协调,组织供种,提高小麦商品种子供应率。
种子企业也要自己创造条件,通过各类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把小麦供种体系建立健全,像玉米种子营销一样,形成上下一线供种到村的供种体系,为产销有机结合的小麦良繁基地建设奠定基础。
有条件的地方可把国家对种植小麦的各种补贴捆绑起来综合使用,免费供应小麦良种,让广大农民年年更换小麦种子,对小麦生产将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为避免所供种子挪作它用,全部供应包衣种子。这样,就可以使小麦良繁体系在良性、有序的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