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会 刘葛望 胡彩霞
腺样体切除术是儿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但术后出血仍是腺样体切除术最主要的并发症。出血不但有损于患儿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2年来,我科应用改制双极电凝在腺样体切除术中止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 2009年6月~2012年1月,我科收集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15岁,平均7.5岁;病程3个月~5年。5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或听力下降。术前常规行咽部检查、鼻咽部CT扫描。无其他全身系统疾病。
1.2 制作方法 取长枪状双极电凝,距尖端5~6cm处,沿其长轴将每一极同步向下折弯,使其与原轴线成50°角。折弯时绝缘漆易脱落,在每一极折弯处套上小的导尿管,以防金属暴露。电凝功率为20 W。
1.3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置Davis开口器。经一侧鼻腔导入导尿管结扎上提软腭。采用传统方法行腺样体切除,先用棉球稍加压迫止血后取出,经口导入70°鼻内镜,用大弯扁桃体钳将残留腺样体夹除,弯头吸引器经口咽部插入后,边吸、边查看出血部位、边止血。对腺样体残体,还可直接用改制电凝消除及止血一并完成,直到无活动性出血。术后抗感染治疗5~7d。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腺样体无残留,咽鼓管口无损伤,夜间打鼾减轻,无张口呼吸。
传统腺样体切除术中止血方法是使用棉球反复多次压迫,盲目操作,且需要时间长。张蓥等[1]对创面渗血以双极电凝止血辅以后鼻孔填塞,虽能止血,但给患儿造成很大痛苦,且家属不易接受。我科应用改制双极电凝在腺样体手术中止血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无特殊技巧;②缩短了手术时间,70°鼻内镜更易看清鼻咽部全貌,可边吸引查看出血部位、边止血,术野清晰,定位准确,对后鼻孔附近部位出血及突入鼻腔腺样体残体处理有独特优势,止血充分、彻底,无复发;③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止血可靠,副损伤极小,减少了并发症;④取材方便,制作简易,易普及,甚至广泛推广。手术操作应以熟练鼻内镜的使用为基础,避免在咽鼓管咽口周围5mm范围内电凝止血,以免术后瘢痕收缩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2]。
全身麻醉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的患儿,难以配合止血治疗。因此,术中查找出血部位及充分止血至关重要。腺样体切除后,立即先用棉球稍加压迫止血后取出,再行电凝止血。一是为了防止术中出血过多、剧烈;二是更容易查找出血部位,防止盲目电凝止血,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1]张蓥,傅锡品.耳内镜下吸切器经口腺样体切除41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3):183.
[2]倪海峰,徐志文,陈伊宁,等.经口径路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术30 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