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昂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生态德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为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视野。我读到的这方面的文献,系统化阐述高校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还不多,尤其是系统地阐述以“高校生态德育”为主题的专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季海菊老师撰写的《高校生态德育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是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
系统性是这部专著的重要特点,也是这部专著的最大特色。关于环境教育、生态教育、生态德育等理论最早起源于国外,国内专门研究生态德育虽然已成为高校德育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方面,但大多还属于专题性的探讨。比较之下,该书系统地介绍、分析、探讨了国内外生态德育及高校生态德育的现状与趋向,向我们做了全景式展示。
一是从空间维度介绍了国外国内生态德育的历史形成和现实状况。国外生态德育已成为包括大中小幼学生普遍的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形成了体系化实践,而国内生态德育刚刚起步,尚在探索之中。该书告诉我们,总体看,生态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已成为世界性的德育实践或德育文化。
二是从时间维度介绍了生态德育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国外的生态德育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伴随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从早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再到生态中心主义,生态德育过程中蕴含着人类文化的思索与进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有生态思想,“天人合一”是最典型的生态思想,说明中国生态德育并非突然产生,也非完全是外来文化,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传统。
三是从学科维度介绍了生态德育的现状与发展。如,从生态德育的提出到学术研究,由生态德育的目标、原则、内容等构成的基本体系,“中、西、马”不同视角观照生态思想所具有的生态德育知识资源及其多样性视野,这些给了读者丰富的生态德育知识与视角。
四是从实践维度提出了高校生态德育体系设想。书中从第八章到第十三章,即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向度、和谐把握、生态文化、课程建设、运行机制和实现途径,比较全面地构建了高校生态德育体系。这个建构比较全面,具有一定合理性,是开创性的。
学术创新性,即通过学术探讨而获得生态德育的新观点,是该书的又一个特点和亮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阅读和研究了大量文献,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过程中,作者不只是简单地把材料整理成文,而是进行了艰苦的思索和深入的学术探讨,并结合已有研究,提出了自己对生态教育、生态文化及高校生态德育的新见解。相比较已有的研究者,作者对生态德育内涵的概括具有独创性,强调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观或新的教育范式,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在社会领域要不断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和社会的需要,营造一种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人文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自然领域要扩展社会领域长期形成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互惠互利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双生态环境”(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中自觉养成文明和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成为既能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又能协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生态人(《高校生态德育论》第18页,下同)。在作者概括的这个内涵里,我注意到作者十分强调要使受教育者在“双生态环境”(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中成长成为“理性生态人”。作者特别指出,这里的“生态”,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它是一种新世界观。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对生态德育的基本特征做了富有新意的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既简明又有学理价值,也是一种新知识。生态德育的基本特征是,生态德育系统的整合性与协调性、生态德育取向的动态性与超越性、生态德育对象的广泛性与参与性、生态德育内容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生态德育实践的多元性与丰富性、生态德育视野的开放性与类主体性。由此告诉我们:生态德育是一种新观念、新范式,也是具有世界观意义的新德育观,与以往德育观不同,它的视野更加开阔,它将把高校德育引向更宽更高更好。作者指出,生态德育属于生态文化,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标志着价值观的根本转变”(第224页)。可见,对人类世界观方法论来说,其重大意义在于:这是新文化的创建。“由此,生态文化的创建标志着人类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创设并走向了主张人、社会、自然之间和谐的‘生态主义’,从而体现一种价值观念的突变。”(第225页)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对生态德育中的重要概念及对这些概念内涵的分析,既有深度,又有新意,读后使人受益匪浅。例如,对人际德育与生态德育、生态德育与环境教育、生态德育与德育生态、和谐德育与生态德育、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德育等关系的辨析。又如,关于生态人、生态理性、人文和谐、情感和谐、意志和谐、心灵和谐、生态文化等的解读,都有具体体现。
通过探索生态德育新领域新问题展示了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切关注与高度责任意识,这也是本书的显著特点。作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能够敏锐地抓住这一前沿性的高校德育课题,在理论资源还不充分的情况下,能够撰写出体系如此完整的学术著作,这种开拓性的努力,是十分可贵的。从著述中看到,作者将高校德育这样一个微观领域的问题,放在世界工业化与生态、人类与自然、德育与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站立层次高,视野开阔,分析问题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坚持明确的学科立场,就方法论与价值取向而言,反映了年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良好学术素质和责任意识,把理论和责任体现在自己的岗位追求中。这种精神,不仅隐含在全书的阐述中,而且可从作者的后记中直接读到,令人高兴,也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作者也能够从中获得幸福,享受到科学探索中获得学术成就的幸福和人生精神生活的幸福。“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无疑是当代德育的新视角,这为消除矛盾和冲突、提升生命的张力、铸就和谐的心灵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第322页)我热忱地向读者推荐这本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专著,希望读者也像作者那样,在阅读该书和探讨生态德育过程中获得宽阔、愉悦和幸福。
生态德育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领域,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和探索。因为科学本身是不可能有终结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我希望作者在探讨生态德育过程中,不断汲取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态学及其他一切有益的营养,关注社会变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新进展,深化哲学反思,使高校生态德育获得更多的“生态性”,不断取得思想与学术进展,为高校德育及人类思想道德建设多作贡献。
【专家简介】 孙其昂,河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科分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