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生
患儿男,11岁,阵发性腹痛3个月,加重1周入院。曾于2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入我院前1周,腹痛加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就诊我院时,已1周未进食,无排气、排便。查体:体温37.6℃,脉搏110次/min,消瘦,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未触及肿物,叩诊呈鼓音,肠鸣音亢进。CT示:结肠脾曲占位性病变。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结肠脾曲近降结肠有一肿物,占据整个肠腔,侵及浆膜层,诊断为结肠脾曲癌伴完全性结肠梗阻。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近端结肠造单腔瘘,术后恢复良好。病理:低分化腺癌,未见淋巴结转移。
讨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儿童大肠癌的发生虽也有所增加,但与成人相比,临床上还是比较少见。儿童大肠癌的发生率为0.08%~0.6%,占全部大肠癌的0.41%~0.77%[1]。由于其发病率低,早期症状易被忽视,使得儿童大肠癌的诊断极易延误,误诊率高达76.9%,常致癌肿发展到晚期才得以确诊[2]。因此,在遇到长期有肠道症状的儿童患者时,不应因其年龄小而盲目地把大肠癌的诊断排除在外。尤其对儿童反复发作的腹痛,特别是长期的、以夜间为主的,且伴有体重下降、贫血及衰弱者更应想到大肠癌的可能。该病例肿物位于结肠脾曲,因其位置深在,肋弓遮挡,故查体时未能触及肿物,这也是延误诊断的原因之一。因此,根据患儿的病
史在进行详细体格检查的同时,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CT,需要时也要行纤维结肠镜的检查及病理活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延误诊断的发生。
我国儿童大肠癌具有以下特点:(1)男性患儿多发;(2)主要发生于右半结肠、横结肠及直肠;(3)病理类型以高度恶性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为主;(4)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为65.5%,远较成人低;(5)预后差,2年生存率为54.8%,无5年生存者;(6)伴发急性阑尾炎的比例高,为42.8%[3]。了解以上特点,有助于儿童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大肠癌的治疗同样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早期诊断和完整切除被认为是改善儿童大肠癌预后的关键,但因病例少,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
[1]任东林,袁汉雄,林帝颂,等.儿童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J].大肠肛门外科杂志,1996,2(3):1-3.
[2]任东林,袁汉雄,罗湛滨,等.我国儿童大肠癌58例分析[J].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10):626-628.
[3]Brown PA,Rode H,Millar AJW,et al.Colorectal carcinoma in children[J].J Pediatr Surg,1992,27(7):9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