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红,饶国发,赵帅锋,柯汉云,洪志慧,马卫强,程思明,王宝强
(1.浙江省建德市植保站,浙江建德 311600;2.建德市大同镇人民政府,浙江建德 311614;3.建德市梅城镇人民政府,浙江 建德 311604)
文献著录格式:何建红,饶国发,赵帅锋,等.机动喷雾器对水量对稻飞虱防效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5):689-690.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的重大害虫,通过其刺吸式口器直接刺吸水稻汁液,使生产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俗称“冒穿”、 “穿顶”或 “塌圈”。其产卵时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1-2]。近年来,大面积推广应用吡虫啉类药剂防治稻飞虱,但其防效呈下降趋势[3]。吡蚜酮属吡啶类杀虫剂,是一种新型内吸性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特效,可以专一性阻断昆虫取食行为,产生不可逆转的拒食作用,使受害昆虫立即停止取食,最后死于饥饿[4-5]。为了探究机动喷雾器的喷雾技术及不同用水量对水稻稻飞虱防效的影响,2009年在建德市下涯镇丰和村进行了相关实验。
供试作物为单季晚稻中浙优1号;供试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施药器械为海顺牌HS-3WZ30/36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海顺机械 (台州)有限公司生产)。
1.2.1 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建德市下涯镇丰和村。前作为冬闲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4.37 g·kg-1,pH值为7.62。试验田常年种植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水稻6月6日播种,6月17日机插移栽,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水稻长势均匀一致。8月15日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田间稻飞虱 (褐飞虱)处于若虫孵化高峰期。试验田8月14日灌水,8月23日16∶00-17∶30施药,当日多云天气,无降雨,气温27.3~21.3℃,平均气温23.4℃,平均风速0.4 m·s-1,最大风速 4.5 m·s-1。
1.2.2 处理设计
试验设处理1-3,即667 m2用药量30 g对水50,40,30 kg,以清水50 kg为对照 (CK),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70 m2,随机区组排列。
1.2.3 调查方法
按5点取样,每小区调查10丛水稻,统计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总数量及各虫态数量。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及若虫数,药后3,7,15 d调查杀虫效果,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3 d,以处理1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为60.84%,处理2次之,为53.70%,处理3为47.59%;药后7 d,以处理1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为66.14%,处理2次之为62.31%,处理3为60.01%;药后15 d,以处理1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为86.13%,处理2次之为80.21%,处理3为73.05%。
表1 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机动喷雾器用于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的防治,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大面积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使用机动喷雾器防治水稻病虫害,其射程,即喷雾水平距离可达9 m,垂直距离达7 m,因此一个机防手一天可完成2.7~4 hm2的水稻喷施面积,节约了劳动力,填补了农村劳动力欠缺的难题。为实现农业丰产增收做出了贡献[6]。
通过本试验发现,在使用吡蚜酮剂量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药后3,7或15 d的防效,机动喷雾器用水量高 (667 m2用水量为50 kg)的小区防效高。
[1] 钟郑路.11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1,24(1):26-27.
[2] 王泽乐,王梓英,刘祥贵,等.重庆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2009年重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6(1):83-87.
[3] 刘庆友,张玉美,姚骏.不同药剂及剂量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0-162.
[4] 朱桂梅,潘以楼,何东兵,等.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00-102.
[5] 郎玉成,倪珏萍,刁亚梅.吡嗪酮生物活性和应用技术研究[J]. 农药,2007,46(8):513-516.
[6] 范贤洲.机动喷雾器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J].植物医生,2011,24(2):52-53.